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春节假期结束后第一周,多地召开重大会议、出台政策,纷纷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紧盯重特大项目,抢抓新一年发展机遇,力争经济跑出“加速度”。
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实施好原定延续执行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普惠小微贷款等政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全力拼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
掀起重点项目开工潮
新春伊始,在由中建三局承建的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工地上,工人正加紧施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梳理发现,春节过后首个工作日,各地多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成为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重要抓手。
河南省3325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上海市黄浦、静安、杨浦等多个区举行重大工程项目开工签约仪式;云南省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部署重大产业项目工作。
“短期来看,对于各级政府而言,投资仍然是效果最明显、见效最快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特别是对于地方的作用不言而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也处于加快恢复过程中,各地受疫情影响的重大项目集中加快落地,是地方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心、切实落实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央要求的实际行动,也是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的具体体现。
王青补充说,各地要注意扩大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投资而投资,更多是要适应国内需求发展趋势和要求,从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目标的有效投资。
优化营商环境培“沃土”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长的“沃土”。多个省份不约而同将春节假期后的第一次会议聚焦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一系列新部署、新政策陆续出台。
同样是在1月28日,吉林省、上海市等地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召开专题大会,这是上海连续第六年为优化营商环境“划重点”;29日,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30日,北京市发布《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聚焦餐饮等8个业态,提出51项改革任务,让政策更精准、企业获得感更强。
王青表示,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经济的竞争重点已经从拼土地、拼资源、拼优惠的内卷状态,逐步转向制度、生态和环境的竞争新格局。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既是各类所有制和不同规模市场主体关注的重要依据,也日益成为地方政府构筑深层次和全新比较优势的重要方向。
因地制宜描绘发展蓝图
与此同时,多省市也在召开会议描绘新年发展蓝图。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经济发展描绘奋进蓝图;甘肃召开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可以看出,各地不同的会议主题也体现了自身经济特点和产业实际,明确了发展方向和路径。”王青认为,地方政府密集召开各种主题的促发展大会,是将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具体化、转化为具体举措的表现,既起到明确重点和实现途径的作用,也有疫情防控新阶段发展经济的动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