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先生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先生,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宋鑫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李忠先生作介绍。
2024-09-24 15:01:51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部署推动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足的重大改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就业方面,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丰富发展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在社会保障方面,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强化顶层设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参保人数持续增加。稳步提高各项社保待遇,基金收支和结余规模持续扩大,经办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优化。这些都为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明确了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改革相继推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的落实,为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2024-09-24 15:07:19
谢谢李忠副部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4-09-24 15:09:26
稳就业促就业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请问,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我们目前有哪些考虑?谢谢。
2024-09-24 15:11:09
谢谢您的提问。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作为重要的改革任务之一。我们将坚持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考虑:
一是着力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积极推动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优先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在推进动能转换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推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是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加强就业岗位调查,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需求目录,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技能中国行动,启动技能强企行动,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三是着力完善重点群体政策支持体系。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强化岗位开发,畅通基层成长成才路径,优化衔接校内校外服务,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重,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完善外出务工服务体系,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畅通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求助渠道,完善援助机制。
四是着力激发就业创业活力。一方面,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使就业服务更加可及、更加均等、更加专业。另一方面,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健全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活动支持体系,优化政策支持、场地提供、资源对接一揽子举措,提升创业质量。
五是着力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不断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协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畅通社会流动渠道。谢谢。
2024-09-24 15:11:23
大家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情况比较关注。请问,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我们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2024-09-24 15:16:13
促进青年就业非常重要,具体措施请就业促进司宋鑫同志回答。
2024-09-24 15:16:33
感谢记者的提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新一轮就业政策,挖掘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开展困难帮扶。下一步,我们将以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抓手,在政策落实、招聘对接、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一是建立实名制工作台账。围绕应届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全面摸清个人信息、求职需求、就业状态等,建立实名工作台账。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等开通求职登记小程序,未就业毕业生可以进行登记求职,一体纳入实名台账。
二是落实“1131”集中服务。对纳入实名台账的未就业青年,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促进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三是实施一对一困难帮扶。对低保家庭、脱贫家庭、残疾毕业生以及长期失业青年,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实行“一人一策”,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培训见习。
四是开展一系列招聘活动。近期,我们启动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国庆后还将组织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服务,各地也将开展一批专业化、行业性、区域性的系列招聘,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谢谢!
2024-09-24 15:16:42
当前,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保障有着非常多的新期待。请问,如何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谢谢。
2024-09-24 15:22:07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是制度更加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实施,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二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4亿人、2.45亿人、3.01亿人。三是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四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金收支和结余规模稳步增长。五是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城乡五级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卡覆盖98%的人口,群众办事满意度持续提升。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我们将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重点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一是增强可持续性,夯实稳健运行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研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的政策措施,在全国推开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规模,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
二是增强可及性,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落实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政策,让更多的人群纳入保障范围。
三是增强安全性,健全基金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基金安全风险防控主体责任,落实监督责任,筑牢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加强对基金运行的全链条监管,不断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救急款”。
四是增强便捷性,持续优化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服务渠道建设,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
五是增强规范性,加强法治建设。适时完善和修订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制度的规范统一和刚性约束。加大现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力度,及时完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谢谢。
2024-09-24 15:22:22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各方面高度关注。我想问一下,在推动这项改革明年1月1日落地实施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2024-09-24 15:25:02
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9月19日,国务院召开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各项工作。从现在到明年1月1日改革实施的3个月时间,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系统思维,把握改革重点,稳妥有序做好改革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我们对需要制定的配套政策措施进行了认真研究,比如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高海拔地区职工退休等方面的政策。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同时,落实自愿、弹性原则,制定弹性退休具体办法,进一步明确弹性退休怎么办理。
二是加强对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通过各地社保经办窗口、12333热线等渠道,为广大职工提供政策业务咨询,讲透彻政策考虑,讲明白保障措施,讲清楚办事流程,帮助职工更好了解掌握政策。
三是做好经办服务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理念和要求,调整完善社保经办业务规程,加强部门信息共享,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方便单位和职工办理相关业务。
谢谢!
2024-09-24 15:27:23
在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再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谢谢。
2024-09-24 15:48:57
在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相关情况,请我部的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同志给大家作个介绍。
2024-09-24 15:49:12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世界技能大赛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9月10日至15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举行,全世界70余个国家(地区)派选手参赛,中国代表团共派出68名选手,参加全部59个项目的比赛。这是我国第7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也是我国参赛项目、参赛选手最多的一届。经过激烈角逐,中国代表团夺得36金9银4铜和8个优胜奖,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的第一名。我国青年技能人才与各国选手交流互鉴、切磋技艺,展现出高超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广泛赞誉。
本次世赛上,中国代表团在6大类57个项目上获奖。一方面,传统优势项目继续保持领先,比如数控铣项目实现“五连冠”,砌筑、时装等2个项目实现“四连冠”,车身修理、电气装置、电子技术、移动机器人等4个项目实现“三连冠”。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项目取得突破,特别是工业4.0项目,中国代表团首次夺得金牌,并以全场所有项目的最高分获得“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从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我国共有283名选手走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累计获得了93枚金牌、41枚银牌、28枚铜牌和71个优胜奖。参加大赛的这些选手,既为国争光,自身也有了更为广阔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他们中的许多人致力于技能传承带动,成为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发挥了引领青年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积极作用。
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6年在我国上海举办。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上海市和有关方面扎实做好大赛的各项筹办工作,努力办成一届“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世界技能大赛。也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关心、关注和支持。谢谢。
2024-09-24 15:50:38
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想请问一下,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谢谢。
2024-09-24 15:52:43
农民工是就业领域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这个问题请宋鑫同志来回答。
2024-09-24 15:52:58
感谢记者的提问。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意义重大。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并重,全力稳定农民工、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目前,全国农民工约3亿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工1.9亿人,脱贫人口务工超过3000万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就业支持体系,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完善外出务工机制,实现出得去、稳得住。一方面,完善劳务协作机制,提供岗位收集、精准匹配、高效输出全流程服务。另一方面,完善稳岗服务机制,发挥驻外农民工服务站点作用,努力实现稳在当地就业。同时,我们也在培育更多有特色的技能劳务品牌,促进更多农民工实现技能就业。目前,全国已经形成近500个具有特色的技能劳务品牌,有的品牌带动就业创业人数超过100万人。
二是拓宽就近就业渠道,实现有就业、能增收。当前,“家门口”就业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新选择。我们将深入挖掘“两重”“两新”创造的就业新空间,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提升县域就业容量。同时,充分发挥就业服务站和零工市场作用,搭建更多“企业就近用工、群众就近就业”的服务平台。
三是鼓励返乡创业增收,实现增动力、强活力。对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靠前提供创业服务,跟进落实创业政策。目前,我部正在开展“源来好创业”活动,集中为返乡入乡创业者提供政策落实、展示交流和资源对接服务。
四是强化优先就业帮扶,实现兜底线、防风险。始终把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摆在突出位置,继续实施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组织外出、优先企业吸纳、优先稳在岗位、优先兜底安置。谢谢!
2024-09-24 15:53:56
我们知道,当下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职业不断涌现。请问,在积极培育和挖掘新职业序列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2024-09-24 16:03:23
这个问题请卢爱红司长来回答。
2024-09-24 16:03:41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新职业,是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而言的,主要是指没有收录进大典里的新的职业序列。新职业具有两个基本内涵,一是社会经济运行中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人员在从事这个职业,二是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
我国在199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是我国职业分类的重要载体,在劳动力需求预测规划、就业人口结构和趋势分析、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导向性作用。目前,大典经过了两次修订。2022年最新颁布的大典,将我国现有的职业分为8个大类,收录1639个职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职业应运而生,随之不断涌现并发展起来,需要及时征集发布。及时征集发布新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对新职业信息进行征集、规范和发布,可以提升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扩大劳动者的就业选择空间。二是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发布新职业、开发新标准,可以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设计和教材开发等提供依据和参照,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三是有利于推动新业态健康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引导新职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新业态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我们将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持续征集发布新职业。我部已经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今年,发布了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口腔卫生技师、工业互联网运维员、会展搭建师、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19个新职业。我们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持续动态调整职业分类体系,每年征集发布一批新职业信息。
第二,加快新职业标准和培训基础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依托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院校等开发新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同时,加大新职业基本职业培训包和培训教材开发力度。
第三,大力促进新职业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坚持市场导向、就业导向,广泛开展新职业从业人员培养培训。组织新职业评价机构的征集遴选,有序开展用人单位自主评价和社会化评价。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积极设置新职业的竞赛项目。谢谢。
2024-09-24 16:04:00
就业公共服务在用人单位招工和劳动者求职就业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下一步在优化就业公共服务方面有什么思路和举措?谢谢。
2024-09-24 16:15:45
这个问题请宋鑫同志回答。
2024-09-24 16:16:11
感谢记者的提问。就业公共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有4400多家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年均服务1.1亿人次;有6900多家零工市场,日均服务近30万人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将持续巩固提升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一是完善制度,推进服务均等化。打破户籍、区域、身份限制,支持城乡劳动者在就业地、求职地享受就业服务。完善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经营组织等,提供均等化的招聘用工等就业服务。
二是健全体系,提高服务可及性。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功能,面向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建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打造“15分钟服务圈”,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基层。
三是提升能力,推动服务专业化。实施就业公共服务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服务人员队伍。同时,也进一步发挥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扩大专业化服务供给,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对接。
四是数字赋能,实现服务智慧化。推动各地持续完善省级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信息平台,推进政策、服务“一网通办”,提高服务效率。建设和用好全国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信息联网发布、数据共享,支持劳动者跨地区享有就业服务。谢谢!
2024-09-24 16:16:35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谢谢。
2024-09-24 16:18:09
谢谢您的提问。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技能提升,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重点领域和健康照护、养老护理等重点行业,紧盯新动能、新职业技能人才缺口,引导劳动者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推动技能强企。鼓励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企业联合,技工院校提供培训资源,培育产教评一体的企业技能生态链。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依托企业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力度,提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能力。
三是突出工学一体,高质量发展特色技工教育。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构建区域性、行业性等多类型技工教育联盟(集团),提升育人质量。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四是突出机制创新,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深入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企业广泛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研究推动扩大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五是突出激励保障,增强技能就业吸引力。动态发布技能人才薪酬价位信息,研究建立技能型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增强技能岗位吸引力。强化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选树先进典型,营造技能就业良好氛围。
谢谢!
2024-09-24 16:19:55
最后一个问题。
2024-09-24 16:21:21
当前,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请问,在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2024-09-24 16:23:07
这个问题请卢爱红司长来回答。
2024-09-24 16:25:38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利于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和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制度机制,推动政策落地,优化公共服务,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持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落实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强化灵活就业人员岗位信息对接,支持劳动者通过线上线下实现多渠道就业。同时健全培训措施,支持劳动者就业和提升职业技能。稳步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改善劳动者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是强化企业用工指导。加强法律政策宣传、用工行政指导和监督,持续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积极推行新就业形态系列指引指南,引导平台企业及合作企业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劳动报酬,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公平制定平台劳动规则,不断提高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水平。
三是优化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已在7省市7家头部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累计参保900余万人。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扩大试点范围。同时,还要积极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渠道,研究完善相关办法,提升参保和待遇享受的便捷度。
四是畅通劳动者纠纷调解渠道。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对劳动报酬、休息、职业伤害等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开展一站式联合调解服务。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1500多家这样的调解组织。同时,我们还将加强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及时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协调处理有关矛盾纠纷,依法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谢谢!
2024-09-24 16:28:24
谢谢李忠副部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2024-09-24 16: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