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500强:“速度”和“质量”如何兼得?

2023年10月12日,广州。《财富》世界500强峰会现场。

中国企业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后,速度已经不再是那个耀眼的目标,我们从原来重视速度和规模,转为重视效益和质量。对于大公司们,一边要维持增速,一边要保证发展质量,这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者们需要转变思路,寻找新的路径。

2023年10月12日,在广州举办的《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财富》中国新媒体执行主编谢菁炜与四位来自《财富》世界500强的领导者——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强生中国区主席宋为群、广新集团总经理肖志平、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总裁向伟明,以及平安集团副总经理付欣,围绕“目标之变,从速度到质量”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话。

以下为编辑后的对话实录。

谢菁炜:首先请四位分别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你们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词。

宋为群:对于高质量发展来说,强生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创新。强生公司是一家130多年历史的领先医疗健康企业,我们基业长青的秘诀就是创新,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到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转型,给我们这种创新型的企业提供了特别好的发展机遇。

肖志平:我们选择的关键词是坚持。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的坚持,广新集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以制造业为主体、以混合所有制为特色、以资本运作为优势的一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我们理解的坚持主要是三方面。

一是坚持聚焦战略定位,持续做强企业核心能力。围绕广新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我们持续打造集团在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方面的核心能力。产业投资方面,我们凝练出“不懂不投、不混不投、不控不投”的投资理念。资本运作方面,我们目前控股了8家上市公司,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支撑了集团快速发展。

二是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我们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与食品、数字服务与供应链服务三大主业板块,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板块。目前,制造业业务营收贡献超过80%、利润贡献超过90%,是支持我们发展的压舱石。同时,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在改革上,通过深化国企改革,不断提升经营活力;在开放上,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提升经营国际化水平;在创新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三是坚持“奋进共生”企业文化。近年来,我们凝练了以“敢闯新路、敢于胜利,和合共赢、感恩向善”为内核的“奋进共生”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焕发出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助力我们不断实现新突破,这是我们企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家园。

向伟明:我们跟宋总英雄所见略同,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创新。创新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不断地探索、打破常规、追求卓越的信念。创新对企业也好,对一个国家也好,是我们发展的一个动力。

此外,我们认为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创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源泉,我们通过创新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性能更好且更可持续的产品。

GE是一家130多年的百年企业,创新也是我们的基石以及发展的动力之源,在过去130多年的历史里面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包括爱迪生发明了第一支灯泡、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第一台燃气轮机等等,这都是GE通过百年多的创新为全世界带来的新的产品、新的成果。

创新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创新,我们在商业模式上也有很多创新。两年前,我们宣布了GE的拆分,未来GE将是三家完全独立上市的公司,随着商业模式的改变,我们会更加专注各个不同行业的发展,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付欣:有了创新、有了坚持,必然就一定会创造价值,所以我们认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字就是价值,价值最大化是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内部,我们对于如何创造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三个标准。

第一是增长的结构。平安今年是创立第35周年,我们经历了四个十年。第一个十年结构是销售驱动,探索现代保险制度,第二个十年是服务驱动,探索综合经营,第三个十年是科技驱动,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为客户和股东做一些事情,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第四个十年,也就是现在,我们是客户需求驱动,我们理解客户需求,深挖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在这样一个增长结构下,不同的驱动因素下,增长结构会不断优化。

我们衡量价值的第二个关键是增长的质量。衡量质量的标准主要就是ROE(资产回报),一家公司、行业如果质量好,它的ROE一定是稳健和高质量的。

第三个是增长的可持续性。我们认为可持续的增长、稳健的增长是高质量发展重要的一环。做到了我们刚才讲的创新、持续、有价值,我认为,这个企业一定会现在靠谱,未来可期。

谢菁炜:刚才四位嘉宾中有两位都选择了创新作为关键词。保险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平安如何通过创新来打造自身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付欣:确实保险行业包括很多基础的销售、基础的产品服务的工作。我认为如何在日常的、基础的、同质化工作当中做一些创新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寿险作为我们最重要的业务支柱之一,我们是如何做寿险改革、做产品创新的?我们在过去几年在寿险的渠道+产品端做了改革转型。渠道方面,我们从传统的代理人渠道变成了四条渠道,第一是个险渠道,第二是银保渠道,第三是社区网络化覆盖的金融服务和续保销售渠道,第四是下沉渠道。产品方面,我们从传统的保险同质化的价格收益的竞争变成了产品+服务,包括三个服务——居家养老、医疗健康、高端养老的服务。

谢菁炜:你们在做一些短期内看上去有难度,但是长期会产生价值的事情。创新其实也是需要一些长期主义的。

付欣:是的,我们的董事长马明哲先生经常讲一句话,也是用在寿险,因为寿险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叫“复杂事情简单做,简单事情重复做,重复事情标准做,标准事情坚持做”,所以每一个改革和创新都是应该不断地践行。

谢菁炜:上个月,强生的一项创新举措引发了关注。强生宣布全球品牌焕新,将旗下医疗科技和创新制药两大业务都整合至强生名下。这意味着什么?

宋为群:我们刚完成消费者健康业务的剥离和强生公司的品牌焕新,这一举动标志着强生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我们聚焦创新制药和医疗科技的发展,聚焦富有挑战性的复杂疾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来服务老百姓健康需求,履行我们的信条承诺。

我们的创新在新的品牌下到底意味着什么?第一点是加快引进国际上领先的创新产品和科技到中国来,我们运用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博鳌的绿色通道等和政府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让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产品第一时间来到中国服务老百姓。

第二点创新就是打造我们的本土化能力。本土化能力包括创新、研发和高端制造等。对于强生来说,中国是美国之外第二个有端到端的创新研发能力的市场。我们的苏州产业园是我们全球唯一一个具备外科、骨科和心血管介入三大业务产品生产能力的高端制造供应链基地,入列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灯塔工厂”。与此同时,我们在广州布局了领先的生物外科的研发高端制造基地,我们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力既有“在中国为中国”,又有“在中国为全球”。

第三个创新的驱动,就是数字化转型。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数字科技上是领先的,我们在数字科技的运营、服务以及产品上,一方面加速引进全球的产品,比如上个月刚刚拿到国家药监局获批的MonarchTM,是第一个经自然腔道诊疗肺癌的数字化科技手术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结合本土病患需求,加速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需求。

第四点,我们作为业界的领头羊,有一个使命感,就是支持政府打造创新生态体系。强生在中国上海设立了全球四个创新中心之一,其他三个分别在波士顿、硅谷和伦敦,也在中国上海建立了强生全球最大、亚太首个创新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驻式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把早期创新发现转化成可以真正为患者带来益处的颠覆性产品或技术。与此同时,我们和本土企业合作,让更多源自中国的创新走向全球。比如我们和南京传奇生物合作,帮助中国自研CAR-T “出海”实现了零的突破,并且已获得美国FDA和欧盟批准上市。

强生把中国市场定位成发展和创新双引擎。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会给全球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的创新会给全球的创新带来新动力。

谢菁炜:我们看到一家130多年历史的企业依然在不断自我革新、在创新,而且你们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公司内部,其实已经“走出去”了。在座的还有另外一家130家历史的企业GE。GE在2021年11月宣布了一项震动业界的举动,就是你们将要拆分为三家独立上市的公司,现在进展如何?

向伟明:众所周知,GE过去是一家拥有十几个业务集团,金融占到业务50%的大型跨国公司,曾经全球市值第一。我们前任董事长杰克·韦尔奇也是全球最优秀的CEO,但是时代在改变,从投资者、华尔街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企业更专注。拆分可以让企业更加专注,专注可以让企业走得更高、更远,拆分之后的企业可以有更灵活的市场战略,可以有更高效的资产配置,可以更专注客户的需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GE两年前宣布了拆分。

目前进展是,今年1月4日GE HealthCare已经正式从GE拆分出去,变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上市公司。GE能源,我们给它一个新的品牌叫GE Vernova,实际上就是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意思,将于明年上半年从GE拆分出去。GE航空现在新的品牌叫GE Aerospace。我们在明年会完全变成三家独立的上市公司。

去年7月份,我们也宣布了正式的品牌,GE HealthCare采用的新品牌颜色是“温情紫”,GE Aerospace是“浩瀚蓝”,GE Vernova采用的是“寰宇翠”,三个不同的品牌已经正式宣布并开始采用了。

谢菁炜:刚才提到GE Aviation改名成GE Aerospace,除了名字的改变,具体来说还有什么样值得我们注意的变化?

向伟明:GE Aerospace会在我们百年GE航空的深厚积累和沉淀下拓展更多的空间。用我们董事长的话说,就是GE Aerospace,Aero是航空,Space可以是更多的空间去发展,去成长。

我相信GE Aerospace独立之后,我们会更加专注航空领域,会有更多的研发费用来开发适合航空、航天的新技术。实际上我们已经启动了三大验证项目,第一是混电发动机,第二个是燃氢发动机,第三个是可持续发动机的革命性项目RISE,这种发动机跟传统发动机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没有风扇机匣的,是完全开放式的风扇,跟现有最先进的同类发动机相比,我们燃油效率再提高20%,排放再降低20%,所以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动机项目,这也是未来GE航空航天,你应该关注的发展领域。

谢菁炜:透露一下您个人对于拆分有什么感受?

向伟明:GE拆分过程中,中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过去这两年过程中,我们有明确的时间表,如果GE中国的拆分没有按期完成,会影响整个全球拆分的进度,对我来说压力比较大。

谢菁炜:我们看到这些多元化的大企业有的在分拆,有的在整合。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其实都是在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转型升级。广新作为一家典型的多元化大企业,在过去三年实现了翻倍的高速增长,等于再造了一个广新。听说你们有一个“加减乘除”的策略,请和我们介绍一下具体的做法,和背后的逻辑。



肖志平:广新集团确实是一家大型的多元化企业。我们的主业,既有工业制造,也有生物技术、食品、数字经济,还有供应链服务。对于多元化的企业,做产业组合和资产的重组是非常关键的。过去几年,我们自己梳理出来一个“加减乘除”策略。

加法是坚持实业立企、投资兴企,不断通过优存量、扩增量提升发展水平,努力打造核心骨干企业的集群。现在有一个千亿级的不锈钢产业集群,四个数百亿级的链主企业,有一批几十亿的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但客观来说,我们还是觉得聚焦的赛道太多。

所以第二个是减法,就是有进有退,坚决退出那些不符合我们战略主业或者不具备比较竞争优势的相关业务。包括对我们劣势企业的出清、低效资产的盘活、小散落企业的整合等等。这块我们下了大决心,一定要深耕具体的某几个赛道,原来的赛道过于宽泛,所以要重点做减法。比如我们为劣势企业出清列了一个标准:单户企业营收2千万营收,净利润100万,净资产收益低于5%的,我们列了200户,三年来出清了100多户,减少了100多户法人,通过投资并购增加了40户法人,一增一减,整个发展速度跟质量就上来了。

第三个是乘法,坚持改革活企,创新强企,通过改革、创新、开放、资本运作、数字化、绿色建设,来实现乘数效应的发展。

最后的除法主要是一些结构性的指标,分母分子的优化,特别是国务院国资委“一利五率”的指标,通过分子分母的优化,能够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的转变,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来助推高质量发展。

谢菁炜:可能减法是最难做的。

肖志平:对,减法涉及到大量的人、大量的资产。

谢菁炜: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平安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一直很有特色,比如高层管理团队的国际化、年轻化,再比如今年推出了MVP代理人品牌,新建立了私人财富管理专家“新优才队伍”,等等。从您的观察来看,平安如何通过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来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付欣: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我们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落地的关键一环。我们的人才理念有两个关键字。

第一个是守正,什么叫守正呢?就是恪守正道,我们守的正是什么正呢?这个正就是专业,我们希望用专业的人以及专业的用人。

用专业的人,因为我们是一个综合金融集团,我们的专业的人包括保险的精算师、负责理赔的人、呼叫中心、银行的交易员、银行的客户经理、银行的信贷,这些其实都是专业的人,甚至包括平安好医生,有超过4000名医生,我们合作有5万名医生,这在宋总刚才提到的医疗体系里是最关键的部分。

怎么专业地用人呢?我们在专业用人上面,有一套体系,我们内部叫8Q+TEL,Q就是智商、情商、经验商、专业商等等,非常重要。我们用这套体系去选人与留人。

第二个关键词是创新,跟刚才的话题非常契合。我们创新地用人,用创新的人。我们很多中后台的部门,甚至包括财务部,很多的稽核都用数字化的人才,包括学科技的、学应用数学的、精算的,这些都是我们用人的包容性,甚至是创新性,希望这样的多元化的人才背景、包容的人才环境,能够帮助我们推动更好的高质量发展。

谢菁炜:价值共享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追求。这意味着企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创造社会效益。各位的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承担的一项首要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宋为群:强生公司有一个著名的信条,是强生的创始家族第二代在80年前写下的。讲的是,作为一个企业对客户、员工,所生活的社区和社会要负责任,如果我们依照这些原则进行经营,股东们就会获得合理的回报。整体的逻辑也彰显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

强生公司在中国也是这么做的,我非常骄傲。我们的使命和目标就是不断推动人类健康事业,也推动中国医学的进步。

给大家举个例子。各位可能有所了解,虽然唇腭裂在许多大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但全世界每6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小孩会出现这种先天性基因缺陷。强生非常愿意凭借我们的专业能力来帮助这样需要帮助的人群。因此,过去十年时间里面我们和微笑行动及其他组织一起合作,通过免费提供缝合手术所需产品、现金募捐和项目志愿者等方式,帮助三万个小孩恢复了微笑,也就是帮助了他们背后的家庭恢复微笑。

向伟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大家对此都深有感触。对我们GE来说,如何去减碳减排,通过我们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能够达到减碳减排这个目标,是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的体现。

GE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在这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多,去年一年我们在新技术产品开发上大概投入了19亿美金,这仅仅是航空航天这个部门。我们把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开发新的技术,进一步让新的产品降低排放,使得它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比如,在发动机方面,我刚才谈到,一个是混电发动机,还有一个是燃氢发动机,还有一个是可持续发动机的革命性验证项目RISE。燃氢发动机我们现在已经跟空客正在做试验,发动机本身从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下一步是如何降低成本。另外是我们的能源,燃机现在已经可以达到50%的燃氢能力,目标是到2030年之后,达到100%的燃氢能力,达到净零排放。

付欣:确实,一个企业重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作为一个综合金融集团,尤其是以保险为主业,我们的理赔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很重要的部分。举个例子,我们一年的理赔金额超过2800亿,什么概念呢?就是每一天我们的理赔金额就超过7.7亿,这是非常大的数字。如何把这个东西做对、做快、做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最近在平安养老险推出了“刷脸赔”直付,5秒就能够完成赔付。这样的话,对客户,尤其是对在压力下,甚至在灾难下的一些团体客户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台风杜苏芮来袭,我们也第一时间建立了理赔网络,实施快速理赔、直付。只要报案,马上响应和赔付。另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及慈善捐助方面都是我们日常在做的事情。2018 年,平安正式启动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村工程”,已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超 1000 亿元,援建平安希望小学 119 所,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谢菁炜:作为一家国企,广新是怎么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到你们企业发展的内驱力当中的?

肖志平:国有企业的出身决定了它必须很好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责无旁贷的。我们首要的社会责任,肯定必须是把握“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切者”,把这些作为我们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是省属企业,在广东省的经济开放过程中,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短板,就是省经济结构不平衡,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经济发展有些差距。省政府要求我们加大粤东西北的布局,在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乡村振兴。我想在这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个分享。首先在投资上,我们在粤西的阳江市和青山集团合作成立了不锈钢生产企业广青科技。近三年平均年营收350 亿元,利润总额近20亿元,辐射带动了阳江不锈钢刀剪、合金等传统产业发展,是阳江市规模最大的企业、当地响当当的工业制造业名片。同时,我们下属的丝纺集团充分发挥茧丝绸产业优势,以蚕种、生丝贸易及出口两端为牵引,前端抓蚕种,茧丝绸发种量占全省90%蚕种用量,覆盖全省80%的桑园面积;末端抓茧丝收购,每年收购蚕茧量占全省 60%,助力农户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所以国企在市场化的同时必须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把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之一。

谢菁炜:谢谢四位嘉宾的分享。今天讨论的主题“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这个话题也并不局限在企业的财务表现上,更是要从价值共享、社会贡献的角度去判断,企业是否真的走在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