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说”直播访谈:倾听大国工匠心声 激发职工创新热情
11月1日,2023年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展进入第二天,山西省展览馆内人潮涌动,参观者络绎不绝。位于展厅一隅的直播间内,来自我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优秀成果项目带头人、工会干部做客直播间,为守候在屏幕前的广大职工讲述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成长之路。
9时,直播开始,在此之前已经有1.45万人提前守候在直播间热烈讨论。直播正式开始后,来自省总工会及吕梁市总工会、晋中市总工会、运城市总工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分享了我省各级工会近年来在开展“五小”竞赛活动、搭建职工创新平台方面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各自的成功经验。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双创学院执行院长董作峰,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量具钳工、“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周建民等16名专家学者、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优秀成果项目带头人讲述了个人及其带领的团队克服困难,勇于攻坚,在创新创效方面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以及收获的宝贵经验。周建民说培养新一代创新型技能职工,要用坚定的政治思想信念引领职工树立信心;要讲好政策,坚定职工创新决心;要传承军工企业光荣历史,继承红色基因。
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文胜为大家分享了自己殚精竭虑、刻苦钻研,最终迈入国家级技能大师行列的成长故事,鼓励广大职工勇挑重担、勇攀高峰。
国网忻州供电公司五级职员张杰在发言中振臂呼吁:“朋友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崇高!让我们携手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勠力前行,接续奋斗!”
……
大国利器,匠心铸魂。劳模工匠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观看直播的每个人,直播间观看人数从最初的1.45万人直线攀升至1.81万人。一条条弹幕在屏幕上滚动——
“‘五小’不显小,小中见大效。”
“大国工匠之风,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咱们工人有力量》。”
“太感动了!创新助力转型,劳动成就梦想。”
“泪目……劳动最光荣!”
……
直播间的采访结束后,镜头又对准了正在展区为观众介绍创新成果的5名劳模工匠,邀请他们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为大家介绍了参展的发明成果。
11时40分,直播结束,而直播间里依然在热烈讨论着、赞美着,大家久久不愿离去……
“五小”展台上的“90后”
“来了这里,我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山外有山’!”10月31日,在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展大同展区里,“90后”的黄山内心十分激动。
黄山来自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今年刚满30岁的他,从小就喜欢钻研机械制造,2016年大学毕业就走进了企业从事设备维修工作。今年得知工会有“五小”评选活动,他拿着自己的“全自动下线机压线轮”项目参选,最终获得了全省“五小”创新大赛三等奖。
“我们企业的全自动下线机使用的较为频繁,所以压线轮的寿命只有一个月。”谈到自己的创新时,黄山自信地说,“压线轮依赖进口,一套需要2万元,一年就得24万元。所以,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对压线轮进行了革新。利用铝芯包胶代替,包胶部分为聚氨酯材质,硬度在86-92之间,最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在了62.15元/个,一年就能节省下23万余元。”
说到自己的参展感受时,这名“90后”的小伙子有点不好意思。他说:“来到这里,我才见识到什么叫‘创新’,什么叫‘大拿’。在运城展区,‘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电机转子导条滚压机项目直接就带来了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太原展区,太重煤机有限公司李智带头设计的可浮动式智能拖缆装置居然不用额外提供动力源。这些成果都让我大开眼界,惊叹不已。并且这次展会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除了煤矿和机械制造外,还有食品、中药、军工、电力、外包装、人工智能等领域,让我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还在这里认识了许多行业和龙头企业的‘技术大拿’,他们对于我的问题都毫不保留地进行了回答,有的还加了微信,以便日后交流。”
“虽然会期只有短短三天,但是带给我的却是满满的收获。”黄山说,“我把许多成果都拍了照片,和项目带头人建立了联系,回到单位后我会把这些成果分享给小伙伴们,激励大家一起创新革新,争取明年拿着新的成果参展。”
创新让他们从灰头土脸变成西装革履
“你在进行模拟操作吗?”
“不是,这是实际操作,我在这里操控的挖掘机正在200公里之外的矿区挖矿呢。”
这是10月31日下午,在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展吕梁展馆,记者与坐在一米见方操作台内作业的远程操控的挖掘机司机白俊杰的对话。
只见西装革履的白俊杰轻松地推动着操作杆,他面前的7个屏幕上分别显示着挖掘机的油量、转速、温度、设备姿态、挖土、装土等画面。
白俊杰告诉记者,他在岚县太钢袁家村铁矿当了10多年挖掘机司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个体户的私挖乱采,企业相当于3个澳门面积的矿区形成了620个采空区,很容易发生塌陷,造成掩埋车辆和操作人员的事故。3年前的春天,矿上为了保证人员安全,决定引进技术和设备,实行智能化采矿,实现挖掘机自动控制。就这样,他的作业场所从沙尘飞扬、噪音纷扰的露天矿区来到了自动控制中心室内,不仅有了安全保证,而且工作状态也从灰头土脸变成了西装革履,媳妇夸他皮肤都比以前细腻多了。
作为“五小”创新成果展项目组三人团队成员之一的马泽坤,还高兴地告诉了记者一个参展背后的创新故事。
因为要实现现场操作,就得在展厅获取一个IP地址。一个永久的IP地址需要拉一条专线,这样的话需要8万—10万元的费用,耗资太大。“我们不是创新者嘛,为什么不在参展现场节省专线费用上面想办法搞创新?”于是,他们三人小组开始现场研究解决方案。终于在开展的前一天想到了办法,他们购买了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个路由器,只花费了几百元,就解决了问题。虽然稍微麻烦点,需要每天进行网络配备,获取IP地址,但省了大钱。
“手撕钢”让大家直呼“太不可思议”
“厚度再减0.005毫米,能改变什么?”
“如果用来做电池包覆膜,同样体积,电池容量能增加17%。”
10月31日,在2023年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成果展太原展馆,来自太钢集团太钢不锈精密带钢公司首席精密箔材电气工程师胡尚举耐心地向市民介绍着更加薄化的“手撕钢”。
作为世界第一的“手撕钢”、“五小”创新成果展上的“常客”,这次的“手撕钢”又一次让大家直呼“不可思议”。
“轧制‘手撕钢’的过程形象地说就像擀一张大面饼,家里是用一根擀面杖在擀面,而轧制‘手撕钢’是20根轧辊同时在擀,又要薄、又要均匀还要没有划痕。从原料的0.5毫米到‘手撕钢’的0.02毫米,厚度每往薄推进0.01毫米,意味着辊系的配置就要推倒重来。之前研发团队历时两年,攻克170余个设备难题、450多个工艺难题,经历了700多次试验,才成功开发出宽幅‘手撕钢’。”胡尚举介绍道,“但我们研发团队坚信,更薄,一定是‘手撕钢’未来的发展方向。”
“原来机器在加工0.02毫米厚钢板时是可以显示厚度的,但是我们将厚度降到0.015毫米时,系统就会不停报警,因为已经超出控制下限了。”按技术人员的说法,这就像闭着眼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一样。
“但为什么敢去做?”
面对记者的疑问,胡尚举说:“我们把材料吃透以后,知道可能会有什么问题,因此提前做了预判、模拟。这样才能真正超越极限。”
研发团队30多个人,历时3个多月,实现了不锈精密带钢宽幅、超薄不锈钢极薄带的连续生产,并开发出极限规格0.015mm×600mm不锈钢极薄带,满足高端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要求。
而它,还不是终点。
它,还可以再薄……
作为“手撕钢”研发团队的一员,胡尚举曾多次受到国家、省级领导的肯定和称赞,但他依然为这次参展而兴奋,并把这次展览视为交流分享的好机会。其间,胡尚举走遍了所有展区,仔细观看了每一个参展项目。“能够再一次将自己的技术展现在这么多领导和观众面前,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的尊重和厚爱。”胡尚举久久不能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要再接再厉,攻克难关,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咱们不能停步!”
首席记者:陈秋莲 秦岭 记者:李震川 王雨茜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