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中开好局 在进上下功夫 ——系统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方位和起点,做好全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如何见到新气象、迈出新步伐?

  日前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了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与新时代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成就,分析新征程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部署了今年重点工作。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纷纷组织收听收看会议实况,进行讨论交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大家一致认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稳中开好局,在进上下功夫,奋力开创新征程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党百年奋斗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要把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和生动实践。

  建筑业是重要的实体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会议精神后认为,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大势出发,坚持以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为核心,找准切入点,办好几件实事,形成有显示度的成果,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让建筑业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一是带头提高资质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深入推进智能建造城市试点,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三是支持举办住宅设计全国大赛,培养住宅设计优秀人才。四是推进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为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支撑。五是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办公厅是机关运转的枢纽。部办公厅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按照提高站位抓落实、为民服务抓落实、稳中求进抓落实、尊重规律抓落实、细化举措抓落实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在督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见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协调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做好“三办”工作、锻炼队伍过硬本领作风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靠人。部人事司负责人召开全司干部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大家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对标“大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等决策部署,坚持好干部标准,认真谋划好干部选拔任用、常态化监督管理、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高标准做好干部育选管用和人才建设工作,真正做到想明白、干实在,以优异的工作成绩,为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的干部人才支撑。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将坚持稳预期、防风险、促转型,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坚持尊重规律、做好体检、抓实更新,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坚持抓市场、抓现场、抓设计,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干部职工表示,将以奋发有为和勤政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新时代1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总结新时代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住建铁军更加坚强有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建设力度空前,乡村面貌发生巨变。部村镇建设司表示要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围绕让农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镇,不折不扣把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落实到位,着力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二是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评价;三是因地制宜建设小城镇;四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五是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

  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项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将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以人民满意为标尺,以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为目标,深化城市管理改革,加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指导地方城市管理部门履行好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发挥好综合执法的统筹协调、督导服务作用;强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综合执法,依法查处房地产市场、建筑工地、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全厅及部分地市干部在广东分会场参加会议。大家表示,将围绕会议提出的工作部署,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在广东落地落实,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努力推动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推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干部职工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设立5个分会场,组织50余名干部参加会议。一位同志会后说,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作出成效,为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贡献力量。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进入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人民群众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站到了新的方位和起点。

  事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与保障。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党员干部表示,会议第一次将拓展国家交流合作列入年度重点任务,倍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下一步,将全方位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参与全球人居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广泛构建合作交流机制,织密全球伙伴关系网,推动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命运共同体。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政府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要求,“管好钱”“用好钱”,研究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综合数据库,更好发挥统计数据基础性作用。

  机关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直属机关党委负责同志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以自我革命精神为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着力点夯实基层基础、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作风和纪律建设,全面加强直属机关党的建设。

  围绕会议工作部署,各地纷纷表示,将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地生效,转化为加快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着力提高安全水平,坚决防范化解行业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抓好住房发展工作,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持续加强住房保障;着力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开展智慧工地试点,提升智能建造水平;着力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将围绕会议部署的12项重点工作,不断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品质提升、村镇建设等方面工作,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一起干,一起拼,坚定信心、踔厉奋发,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贡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学习、宣传、贯彻好会议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立住有所居、更高质量的住房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大力推进建筑领域科技创新和低碳转型,不断提升建筑质量与品质,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担当、贡献力量。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落实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以城市体检引领城市更新,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负责人说,将把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党建进社区工作,更好地为群众做好增值服务,加大稳岗促就业的力度,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宣传者,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筑牢安全底线、有效防范风险、消除安全隐患。中国建设贸促会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建设行业贸促工作实际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配合部里开展世界城市日活动,举办2023(第三届)国际城市与建设产业论坛等专题论坛,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建设行业“走出去”“引进来”。

  会议把提升住房品质、建设好房子列为重要工作进行指导部署推进,反映了行业多年以来的心声,也是全国设计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裁孙英说,建设高品质住宅是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加快住宅发展模式创新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住宅建设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居住者高品质生活与供给的重大变革。作为房地产行业中头部企业的带头人,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表示,要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会议部署致力于营造品质房产,提供优质的住宅及生活配套服务,通过前置创新、体系创新,围绕居者需求,坚持“品质为先”,确保品质交付。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3.01.20 记者 杨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