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能源革命和产业创新 我省完成首批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本报讯(记者沈佳)近日,我省批准重组新建21个省重点实验室、12个厅市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标志着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省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后备力量和有益补充。自1996年启动建设至今,省重点实验室共建设142家,已经成为我省推动原始创新、引领学科发展、解决经济社会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但存在定位不清晰、研究方向分散、规模体量较小、对重点产业支撑能力弱等问题。今年我省将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列入工作重点,把“四个面向”贯穿于优化重组全过程,推进协同合作、良性竞争、资源共享。
  按照“先立后破、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分批推进”的原则,采取“国家平台引领示范、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广泛领域打造标杆、区域协同厅市共建”的思路,通过充实、调整、整合、撤销、新建的“五个一批”方式推进优化重组。省重点实验室每个细分领域建设一家,遴选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科技“特长生”,杜绝同一或相近领域重复建设。首先对优化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批准立项建设,树立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标杆示范,然后撤销重组前的原省重点实验室,实现先立后破、新旧衔接。10月中旬,我省率先在16家能源领域实验室开展优化重组工作试点,其他领域选取5家考核优良的实验室创建优化重组标杆,采取省市联动方式建设12家厅市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模式,为全面开展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打好基础、积累经验,蹚出一条新路。
  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使命定位进一步清晰。实验室类型明确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类、前沿技术研究类、厅市共建类等三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类侧重于获取新原理、新知识、新方法,为提升未来核心竞争力和重大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科学支撑。前沿技术研究类侧重于未来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前沿引领技术攻关,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厅市共建类侧重于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等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更加聚焦,研究特色更加突出,打造“专精特新”实验室。煤系关键矿产资源精细勘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将研究方向由原来的4个压缩为3个,更加聚焦特色优势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条件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研发场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原值不少于2000万元,近3年研发总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除省财政倾斜支持外,要求依托单位每年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进一步凸显重点实验室集聚高质量科研成果、汇聚高层次仪器设备、凝聚高水平科研人才的首位地位。
  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21家重组新建的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人。实验室固定人员平均数量由38人增加到61人,平均年龄41岁。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化工过程强化等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通过支持青年科研人才挑大梁,推进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我省的重大使命。本次优化重组后,能源领域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25家,覆盖了矿产资源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氢能、可再生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主要方向;在氢能高效储制氢技术、核能技术、战略性矿产资源等新兴领域和紧缺方向新布局建设7家,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