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上进生” 书写新答卷 ——阳泉市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厂房里,机器轰鸣,见证工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工地上,塔吊林立,奏响了项目建设“交响曲”;街道上,数智赋能,城市里满是科技范儿……在阳泉,处处翻涌着转型的热浪,跳动着奋进的脉搏,展现着比、超、赶、追的奋斗之姿。
  产业,发展之基、城市之本、富民之源。“向新”“逐绿”的阳泉市紧扣高质量这个关键,以奋进的劲头、进击的作为、进步的态势,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争当高质量发展“上进生”。

升级蝶变 传统产业活力足

  在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关键时期,记者一行来到阳泉矿区铁路运输专线,工作人员正在有序装运煤炭。在这里,每4小时就有一趟满载电煤的列车通往山东、河北等地。阳泉市的煤炭生产和运输工作也随之进入高峰。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是阳泉的根本出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阳泉上下凝聚共识,不断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迸发奋发进取的劲头——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开采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保障煤炭安全高效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阳泉市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升单产单进水平,华阳集团充分激发人才、创新、装备活力,全力推动“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助力井下生产更加安全、高效。
  “智能化”为矿山装上了“最强大脑”,监测水平及精度的提升是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截至目前,华阳集团共建成4座智能化矿井、97个智能化工作面、1座智能化选煤厂。我省累计建成的4处智能化高级掘进工作面全部在华阳集团。
  面对产业升级机遇,阳泉市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一个个关键节点可圈可点,不断积蓄着前进的动能。
  与此同时,去年12月底,华阳建投阳泉热电2×660MW低热值煤热电项目2号机组一次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2号机组由工程建设阶段迈入商业运营阶段,实现“双机双投”目标。
  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66亿千瓦时,不仅是我省能源转型“西电东送”点对网输电至京津冀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阳泉市延伸煤炭产业链,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进能源革命的具体行动。
  该项目预计年供热量1160万吉焦,在满足阳泉市1843万平方米供暖需求,有效提升区域供电保障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率,减少煤炭资源跨区域流动,使煤炭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能源转型和能源保供战略意义。
  放眼阳泉,传统产业升级蹄疾步稳,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活力。

遍地开花 新兴产业动能强

  先有工业后有城市,这里聚集起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电子、轻纺、食品等诸多产业。
  岁月长流,华章待续。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又该如何做大做强做优?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国企,也是国家定点生产低压大口径阀门的重点企业和闸阀生产重要基地。“退城入园”“腾笼换鸟”,通过“数字化改造”如今老国企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锚定“做世界上最好的大口径煤气阀”战略目标,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勇于探索,大胆革新,科学制定管理办法,完善理顺供应链条,积极拓展市场份额。
  目前,企业生产闸阀、蝶阀、煤气阀、止回阀、冶金阀等100多个品种、1300多个规格的产品,远销印度、巴基斯坦、美国、俄罗斯等。其中,58个品种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0个品种的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企业注册的“阳”字牌商标阀门,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的“新生”正是阳泉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肩负着省委赋予阳泉建设数智新城的重大使命,阳泉市不断加快数字基建,打造“智车之城”,拓展应用场景,涵养数字生态,抢占数字产业发展先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测试、示范、应用到商业化,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点—线—面”贯通融合的全场景自动驾驶服务体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跑全省。
  出台数智新城建设行动方案,成立数智产业研究院,召开数智新城建设论坛暨产业发展大会;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培育本地MCN机构;创建数字经济园区,加强智能终端、大数据、信创等产业孵化和导入;推进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交付,签约信创、软件服务、数据处理、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企业60余家……
  数字生态持续优化,基础底座支撑有力,产业平台持续升级,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场景应用亮点频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氛围日益浓厚。截至2023年底,阳泉市数字经济市场主体超过3000家,较2022年增长80%。
  以“实干”回应时代,展现进击的作为。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新兴产业在山城阳泉遍地开花。

生态优先 绿色产业正加速

  春节前,抖音平台上“硒农小铺”直播间里年味浓厚。
  诚意十足的年货商品纷纷上架“小黄车”,其中“晋婆婆”牌富硒小米等产品成为“爆款”年货。
  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好”,阳泉土壤富硒这一优势和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和评估。
  硒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碘、锌之后的第三大营养元素。
  2022年,阳泉市农业农村局委托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在全市设立450个采样点采样、检测。结果显示,全市农田土壤硒元素含量平均值为0.476微克/克,全市108万亩的耕地上,可利用的富硒耕地约63.85万亩,前景良好。
  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阳泉举全市之力“开垦”富硒沃土,发展富硒农业产业,搭建全产业链发展架构,牵引带动全市富硒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努力培育“特”“优”农业的新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点、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截至2023年底,全市富硒农产品种类由7类拓展到14类,基地规模由2.5万亩增加到5.1万亩,经营主体由138个发展为210个,获得富硒认证的产品由52个增加到136个,产业产值由3.5亿元增长到7.2亿元,全市富硒农业产业关键指标较2022年实现大幅增长。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农科尚品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安之禾商贸有限公司等与阳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帮助富硒优质农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阳泉市富硒农产品展销中心(功能农业国家大数据中心——阳泉分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积极整合富硒产业、产品资源,线下展销、线上推广同步进行;“硒+紫砂器”“硒+陶瓷”协同发展,让富硒农业企业、紫砂陶瓷企业联手“共进”,为富硒“土特产”打入高端市场做足准备……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优势,让阳泉孕育出众多特色优质富硒农产品。如今“绿色”已成为阳泉高质量发展中的亮眼底色。

本报记者苏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