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奋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99家单位入选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梯次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态势已形成;

2022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84家,占全省的62%,精准培育并组织1018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面向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重点产业链的技术需求,21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领军挂帅……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主体培育结出丰硕成果,一连串的数字凸显了太原科技日渐强大的创新能力。

为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太原科技坚持精耕细作,多点着力,在创新主体培育、科创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育等领域多面开“花”,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从“揭榜挂帅”到“赛马”制

让创新“活”起来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重点产业链的技术需求,凝练形成一批技术攻关项目。”我市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由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企业提出,涉及9家企业的10个项目。

与首批“揭榜挂帅”项目不同的是,此次我市探索试行“赛马”制、技术总师制、信用承诺制。“简单来说,就是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设备费预算调剂权也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其他费用调剂权全部由技术总师根据科研活动自主安排。”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说,这一举措真正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助于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上述“揭榜挂帅”项目现已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苏中科智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等21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领军挂帅。

“科研人员现已掌握激光剥离技术原理与工艺基础,实现了大尺寸碳化硅单晶片的激光剥离技术。”作为我省首批“链主”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科二所”)一直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应用方向,在激光剥离设备方面实现了大尺寸工艺迭代。这是该所针对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痛点与难点遴选的、并入选我市首批“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后,科研团队从工艺摸索到设备研制,夜以继日奋战在科研一线。

在首批“揭榜挂帅”项目中,我市已安排1600余万元给予6个项目研发费用补助,引导支持项目团队申请知识产权23件、团体标准1项,其中全自动平行缝焊机等新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

从“揭榜挂帅”到“赛马”制,种种举措,彰显了我市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聚力突破的信心和决心。

从培育“智库”到组建“王牌军”

让创新“动”起来

“这几天好好总结一下项目的试验情况,为节后工作做好规划。”春节前夕,大街小巷喜气洋洋,走进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一如往常地安静,不少研究人员依然忙碌着。入选我市首批被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以此为契机,要用足用好相关支持政策,凝练一批新项目。

“太原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我市正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培育发展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一批高精尖人才,攻克一批自主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应用转化一批先进科技成果。”为此,我市还组建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又为我市集聚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企业。

在此基础上,我市聚焦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两个转型”,采用梯次培育的方式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2022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84家,占全省的62%;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452家,精准培育并分四批组织1018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等99家高新技术企业纳入培育库重点培育,梯次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态势已经形成。

至此,我市通过集聚资源扶持、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等举措,组建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智库”“王牌军”。同时,我市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深入龙头骨干企业进行指导,其中,支点科技等15家企业被新认定为省技术创新中心,太锅集团等9家企业立项建设省重点实验室。

令人欣喜的是,全市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已明显提升: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打造创新高地行动方案,为打造创新高地作出顶层设计;配套出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等政策,组织编制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科技创新规划,着力构建了分工合理、措施具体、衔接紧密的创新高地“1+N”政策体系。

一条条精准有效的创新制度,一项项强劲有力的硬核举措,为我市营造了有高度、带速度、含温度的创新氛围,为产业项目发展培育了丰厚的创新土壤。

用“双轮驱动”打造“太原模式”

让创新“燃”起来

“今天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就是科技系统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首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现场,143项技术成果集结亮相,不少企业负责人纷纷寻找科研团队深入洽谈。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我市已明确提出,为加速驱动经济强势腾飞,要全力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对此,市科技局局长王强表示,为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今年科技系统将以科技赋能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聚焦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科技成果转化,已设立首期规模4.12亿元的太原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有声、落地生根、落地见效。”王强说。

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供需信息不畅、资金缺乏等堵点问题集中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与需求精准对接。我市现已征集企业技术需求65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265项。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山西)培养基地,举办了3期山西省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班,165人获得中级技术经纪人资格、58人获得初级技术经纪人资格。

同时,为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等139家单位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7所高校合作实施204个科技项目,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65.65亿元。此外,聚焦提升医疗卫生系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市卫健委联合组织“六个一批”科研项目20项,围绕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等疾病开展技术研究,不断满足人民医疗卫生需求。

其实,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呈“双轮驱动”关系,只有用足用好科技制度改革关键一招,才能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藩篱”,才能让科技创新真正燃动起来。

为此,我市坚持改革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施行“揭榜挂帅”制度,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信用承诺制、项目管理“里程碑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太原模式”。

而且,我市不断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改进科研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通过“激励+松绑”让人才创新活力奔流,大大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潜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过去一年,太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硕果累累,百花竞放。新的一年,太原科技要继续在强化创新驱动、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上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用好省会城市科创资源集聚的优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体系,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对接,推动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记者 郜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