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重大项目建设提速 力保一季度开门红

  本报记者 包兴安 吴晓璐

  桩机起落,吊臂往来……春节期间,一项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重大项目建设提速

  为了早日实现隧道贯通,北京市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现场,百余名建设者在地下41米的盾构机内操作,推进盾构机持续向前。据悉,该工程预计2023年底完工,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12条规划道路、5条现状道路将实现东西向贯通,可有效缓解北京市东六环交通压力。

  这只是全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春节期间,多地建设者们坚守岗位,为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如在陕西省,中建八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现场,上千名建设者坚守在一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钢筋绑扎和金属屋面、玻璃幕墙施工;在河南省,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许信高速公路项目现场,百余名劳务工人及管理人员放弃春节休假,抢抓进度。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重大项目建设不停步,且在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布局较为集中,具有投资规模大、招引质量高、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广等特点。“这既是对重大项目的前瞻性谋划和部署,又是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补弱固强,有利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网培育,有利于项目布局和结构优化,有利于人才保障和科技创新。”

  此外,春节期间以及节后首个工作日,多地纷纷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且大多为科创类项目或先进制造业项目。如1月27日,江阴市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共91个,总投资718.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有5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288.4亿元,科创载体项目总投资180.4亿元,占全部产业项目的比重达88%,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科创载体等领域。

  1月28日,陕西省集中开工的79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646亿元,同比增长26.3%;年度投资2285亿元,同比增长21.6%,主要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民生保障等领域重点谋划。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介绍,与往年不同,今年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20%。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抢抓投资机遇期,加码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加快推进项目施工进度,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产业和区域布局,力求通过新一轮“两新一重”项目投资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和关键环节,既为经济恢复提供动力,也为未来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后劲。

  政策密集出台促进有效投资

  近期多地密集出台举措,在促进有效投资等方面发力。例如,江苏省政府1月中旬出台的《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强化市县重大项目资本金配套,支持地方符合条件的项目更多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1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的通知》。

  谈及下一步如何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宋向清建议,各地在谋划项目时,要注重项目与产业链供应链的衔接,注重项目与属地优势资源的匹配,敦促投资方尽快实现由签约向开工,由开工向投产的转化,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和实际效果。

  张依群表示,扩大投资重点在于保障资金。一是有效调动社会资本进场投资的积极性,激发新一轮投资增量和动力;二是强化政府投资提质增效,避免盲目投资,严禁投资浪费,切实保证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有效性、持续性;三是在合理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放大融资杠杆的同时,严格防范地方政府债券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