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

7月11日,“雪龙2”号二副邢豪介绍船上的月池。

当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可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11日拍摄的“雪龙2”号驾驶台。

当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可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11日拍摄的“雪龙2”号船艉作业甲板的科考设备。

当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可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11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汪海浪介绍船上的月池作业间。

当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可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11日,“雪龙2”号实验师陈清满介绍船上的科考集中控制室。

当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可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11日,“雪龙2”号厨师张堪升介绍船上厨房。

当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可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11日,“雪龙2”号二管轮郭青云介绍船上机舱。

当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可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11日拍摄的“雪龙2”号机舱。

当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可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