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孙宇佳)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山西省“三公”经费支出连续11年“只减不增”,年均降幅超过6%。
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魏志华介绍,山西已制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精简各类活动等15条针对性措施,严格落实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不超上年、年度支出不超当年预算的“双控”要求,今年山西省“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下降。
同时,在去年制定省本级过紧日子评估机制的基础上,督促指导市县今年年底前建立本级评估机制,着力形成覆盖全省的过紧日子评估体系,有效量化评估全省各级过紧日子情况。持续强化“三公”经费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审核,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先行审核。
据魏志华介绍,全省“三公”经费支出已连续11年“只减不增”,年均降幅超过6%。山西省本级财政拨款“三公”经费由2013年6.25亿元减少到2024年3.26亿元。同时,山西财政部门还建立起压减一般性支出常态化机制,省级部门连续5年压减一般性支出,2024年在上年压减的基础上又压减1.5亿元。2025年预算编制中,山西省本级继续对行政参公单位、部门预算执行进度低于80%、审计查出问题部门一般性支出进行压减。
“全省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健全制度、优化管理,持续深化全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将节省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持转型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切实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魏志华表示。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孙宇佳)近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9月份,山西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八成,尤其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强保障,持续增加民生投入
按照“坚持兜底线、注重可持续、提高精准性”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2023年,山西省民生支出4997.9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8%,增长7%。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生支出3365.7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继续保持在八成左右。全力保障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特别是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全省财政累计安排衔接资金140.47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省级下达资金55.64亿元支持城镇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城市更新行动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织密网,切实兜牢社保底线
省级下达就业资金17.35亿元,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坚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全力支持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和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实施。安排专项补助资金超10亿元,全力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支持推进国家及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同时,聚焦特困群体加强救助帮扶。及时下达补助资金65.2亿元,切实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提标准,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去年,山西省财政厅对乡村医生岗位补助、居民低保补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经济补助等17项民生政策进行了提标扩面,调整提高了全省工伤保险待遇标准。今年又继续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标准,持续推动民生保障的成色更足更浓。
增福祉,支持办好民生实事
去年下达9.68亿元支持12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今年山西省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支持省政府15件民生实事,成立民生实事财政保障专班,建立资金台账管理、月度盘点、季度总结等三项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市县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截至目前,已下达民生实事省级资金18.48亿元,全力支持办好一批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