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集体负增长 人口流去哪儿了?

最新的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而2021年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768.16万人,一年时间减少了1.98万人。

其实,不止是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中,全部录得人口负增长。广州2022年常住人口减少7.65万人,是32年来首次负增长。北京2022年减少4.3万人,上海减少13.54万人。全部一线城市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北上广深”一直是高校毕业生的第一选择,然而,多年过去,一线大城市的强竞争、高成本以及落户难等现实问题,开始让当年选择了这些城市的外来就业者产生了“逃离”的想法,与此同时,随着热点二线、三四线城市人才支持政策逐步加码,以及城市快速发展之下,正逐步缩小收入差距,进而促进二线、三四线城市人口呈现流入状态。

一线城市人口加速“出逃”

相对于广深,京沪人口负增长相对容易理解,是主动控制的结果。

作为全国第一座减量发展的城市,自2017年起,北京人口已连续六年负增长,累计减少近12万人。此前上海也提出过要控制人口规模,除2022年外,2015年、2017年都曾短暂出现过负增长。

但深圳、广州的负增长,似乎有更多“转折”意味。

六普到七普的十年间,深圳、广州常住人口分别增长713.65万人、597.58万人,是全国增量最高的两座城市。2022年的负增长,是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来常住人口首次下降,对广州同样罕见。

且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广深在内,整个珠三角都呈现出流动人口减少的态势。

2022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减少了69.2万人。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除珠海有1.05万人的增长外,其余城市常住人口全部出现下跌的态势。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和讯房产整理

对此,专家指出,去年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原来在广东务工的外省流动人口返乡就业。受此影响,去年广东常住人口出现了几十年来的首次下降。在此情况下,深圳、佛山、东莞常住人口减少,并不令人意外。

此外,户籍政策调整也是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之一。2021年,深圳户籍政策出现了调整。大专学历不再直接核准落户,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

除了疫情及政策影响之外,专家指出,受房价及生活成本影响,大城市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在无法保证收入更快增长的前提下,他们在大城市继续生活下去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新一线城市人口净流入强劲

(注:正值为人口流入,负值为人口流出;持续流入表示为2021年、2022年人口均呈流入态势,持续流出表示为2021年、2022年人口均呈流出态势,流入转流出表示为2021年为人口流入、2022年为人口流出,流出转流入表示为2021年为人口流出、2022年为人口流入;下同)

从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的100个重点城市来看,2022年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有58城,较上年减少5城;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有42城,较上年增加5城。从各大经济圈的人口流动变化来看,长三角经济圈、中部城市、西北城市及西南城市人口呈持续流入态势。

而海峡经济圈与珠三角经济圈则由前两年的人口流入变为流出,其中,珠三角经济圈2022年人口流出高达53.53万人。

由于珠三角地区以民营经济、出口制造业为主,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大幅受挫,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流出,随着经济回升,预计今年珠三角人口流出现象将会大幅好转。

从人口流入城市排行榜来看,长沙跃居首位,2022年人口净流入量达17.52万人,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凭借设立的多个浪漫景点成为了火热的“网红”打卡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也是在预料之内。

杭州、合肥、西安人口流入量位列第二三四,量级均在10万以上。杭州是老牌的长三角核心城市,拥有优质的配套环境以及就业机会,并且近年来出台了多轮人才吸引政策,人口长期稳定流入;

同时,被誉为“最强风投城市”的合肥,不仅坐拥长鑫存储、晶合等一众半导体龙头企业,还有牵手多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不仅留住了本地人才,还吸引外地人才的流入。

济南以9.69万人口流入量跻身前五,济南城市的吸引力提升,与济南在全国较早放开户籍有直接有关,更与国家战略下济南的城市发展、产业壮大、居住等生活成本创造的综合优势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南昌、重庆、成都、宁波、沈阳、苏州等省内热点中心城市仍然较受人口青睐,2022年人口净流入量级均在7万人以上。武汉在2022年疫情影响明显减退下,人口流入增速较上年明显降低,但在产业丰富的支撑下也能够保持流入态势。

人口流动背后的房价与产业

对比2022年人口流动情况与房价涨跌幅度来看,人口流动变化与房价之间的具有一定相关性,人口流出较为严重的城市,房价下行压力也较大;人口流入率高的城市,则房价涨势较为坚挺。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房价同比在-5%以上的城市呈现人口流入状态,且房价涨幅在5%以上的人口流入率最高,为2.9%,0%-5%区间的人口流入率次之,为0.24%,-5%~0%房价同比区间的人口流入率为0.13%;房价同比在-5%以下的城市呈现明显人口流出态势,人口流出率高达0.31%。

此外,往往城市的公共服务配套与产业结构齐全,具备更多就业机会,人口流入量也会走高。根据数据显示,一般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则人口流入率相对较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产业占比在50%以上的城市群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人口流入特征,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达60%以上的城市平均人口流入量为2.3万人,占比在50%-60%的平均人口流入量为2.19万人;50%以下的城市则面临人口流失压力,其中,占比在40%-50%的城市平均人口流出量为0.18万人,占比在40%以下的城市平均人口流出量为0.37万人。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三产占比较高的北京、上海、广州这3个一线城市,占比均在70%以上,人口却呈现流出现象,主要是由于过高的生活成本挤压人才流入。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人随着产业走,且人口流动与房价呈现正相关。根据2021年、2022年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共计48个,包括长沙、杭州、合肥、西安等多个热点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上涨动力较足。

其次为持续流出的城市,有27个,包含池州、宜春、抚州等,主要以三四线城市为主,这些城市除了北京、天津外,多为经济欠发达城市,缺乏产业支撑,人口吸附能力较弱。

流入转流出的城市有15个,包括广州、佛山等少数一二线城市及黄山、安庆等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根据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城市队伍,一类是以佛山、东莞等为代表的,受疫情影响产业几近停滞加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务工人口加速流失;另一类是以黄山、安庆等三四线城市为代表的,城市本身经济支撑不足、产业动力弱化,导致人口从流入转为流出。流出转流入的城市共计10个,由滁州、马鞍山、上饶、赣州等三四线城市全覆盖,人口持续流出城市面临房价下行压力。



世界人口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