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街重焕新生散发别样魅力 7月1日兴华街全线通车

  7月1日,兴华街全线通车。这条有着50余年历史的老街,重焕新生。

  崭新的路面黑黝黝、别致的花坛绿油油、仿石材的便道亮铮铮……走在兴华街上,可以感受到改造后的老街焕发着别样魅力。

  筑造精品工程

  兴华街项目西起和平北路以西550米,东至滨河西路,长约2.75公里,道路宽度规划50米。改造的重点,便是重建排水系统。

  为加大排水量,建设方——市城乡管理局市政公共设施建管中心,在距路面最深12米处,新建了雨水方涵——文兴路口以西,为一孔4.2米宽2米高的雨水方涵;文兴路口以东,为2孔3.2米宽2米高的雨水方涵。雨水自西向东汇入汾河,由于靠近汾河的方涵更宽,排水会更加顺畅。按照原先的施工方案,在文兴路口顶入3根直径为2米的管道,虽可以节省工期,但由于存在管道阻水,会造成排水不畅。

  “为了做成百年工程、样板工程,原先的施工方案被否决,改为开挖方式,接口处用方涵取代管道——虽然仅文兴路口的施工期便达4个月,但却消除了顶管施工中出现的阻水问题。”兴华街改造项目负责人牛瑞皓介绍。

  之所以工期长达4个月,是因为文兴路口的地面下,有大黑水河和西干渠,南北还有4捆110千伏的高压电缆,东西也有两趟电缆,水、气、热、污水——文兴路口的各类管线,都是保障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配套设施,无法切断。加之之前电力管线拖管施工时的资料,未移交供电部门,“为了保证电缆的安全,路口的方涵,几乎是工人们一锹一锹在水里挖出来的。”牛瑞皓说。

 缔造幸福工程

  之所以说“是在水里挖出来的”,是因为兴华街地下水位只有2米,而施工位置在水位以下10米——浇筑钢筋混凝土雨水方涵,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为解决地下水位高、工程基坑深、需要大面积挖方等问题,我们采用了一般地铁建设才用的SMW工法桩支护、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锚索支撑等工艺,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施工方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孙哲介绍。

  牛瑞皓先后承担过九院沙河、虎峪河快速化改造及综合治理等26项市政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坦言“兴华街改造是其中难度最大的”——以文兴路口为例,受管线、线缆等因素影响,各类先进的施工工艺得不到施展,只能靠人工进行。

  兴华街横跨大黑水河、小黑水河、北排洪渠、西干渠等重要系统,水量比较大,临时导改复杂,工程量大。“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在各个路口施工时,动用4台大型泵车24小时不停导水。”牛瑞皓表示。

  今年四五月份,我市降水频繁,但也是兴华街雨水方涵建设的关键期。淹了工地,也不能淹周边居民!每次降雨结束后,施工工人不得不一次次清除基坑里的淤泥,淤积的厚度普遍超过40厘米。

  兴华街周边用户,排水系统复杂,雨污水存在合流、错接等情况,改造量大,此次改造中一并予以解决;周边居民商户多,交通组织难度大,建设施工方采取分时、分段、分点施工,确保至少有一条南北向通道畅通,尽量减少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打造大美工程

  走在兴华街上,大规格的便道砖颇为扎眼。据了解,我市的便道砖一般为20厘米长、10厘米宽,而改造后的兴华街在我市首次采用60厘米见方的便道砖,厚度也达到8厘米。该便道砖采用仿石材材质,结实耐用并且平整度高、渗水性强,铺设工艺跟家里铺设瓷砖一样,美观大方上档次。

  兴华街的绿带景观,成为街头最消暑的一抹色调。绿化工程对标杭州重点道路绿化模式,在中央路心池栽植观赏性强的各种造型植物,与下层地被植物结合,形成盆景式的种植组团小节点,以有节奏的段落盆景景观与玉兰结合,再结合机(机动车道)非(非机动车道)分车带内美人梅的应用,呈现“梅兰大道”景观。据介绍,对节白蜡作为一种盆景植物,也首次栽植在太原的道路中央绿化带内。

  兴华街的快车道上,几乎看不到井盖,建设施工方将井盖布设在慢车道以及人行道上,以减少井盖对行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道路的行车舒适度与景观效果。在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则推广应用防沉降井具,不但承重力更好,而且养护期更短。即使街道两侧别致的路灯,相比常见的高压钠灯,每盏每小时可省1千瓦时,节能效果显著。

  兴华街的通车,对牛瑞皓而言,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兴华街周边排水系统及道路园林提标改造工程的节点性工程——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建设,依旧在快马加鞭地推进,预计在年底前主体完工。“目前,兴华街维持了原有排水系统的畅通,并利用4台临时水泵,实现每秒3立方米的抽排量,只能说极大缓解兴华街雨季积水问题。”牛瑞皓介绍,“雨水泵站投运后,每秒抽排量达到20立方米。届时,兴华街积水问题才有望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