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印发 山西80通(方)文物入选



  国家文物局日前印发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文字种类包含汉文、藏文、蒙文、满文、维吾尔文等20种。山西80通(方)文物入选,其中,太原的隋《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唐《晋祠之铭并序》碑在列。

  《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遴选严格,遴选原则是以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为主要依据,兼顾古代碑刻石刻文物在类型、内容、形制上的代表性和稀缺性,以及文物本体保存现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古代名碑名刻文物推荐项目近5600通,充分听取了考古、历史、文物、古文字、古文献、书法等领域专家学者意见,反复讨论修订,正式印发《名录》。此次《名录》包含的1658通古代碑刻、摩崖石刻等,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文物保护单位323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221家。

  《名录》所称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是指在各种石材上雕刻铭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古代物质遗存。我国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古代碑刻石刻文物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记录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天文、地理、风物等多维度、丰富的历史信息。古代碑刻石刻文物包括碑、碣、墓志、摩崖、造像、刻经等主要类型。      

  山西省入选《名录》的古代碑刻石刻文物,包括东汉3通、南北朝22通、隋7通、唐29通、五代十国3通、宋3通、金2通、元3通、明3通、清5通。其中,太原的隋《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唐《晋祠之铭并序》碑入选。

  《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志长、宽约73厘米,有盖,志盖上阳文篆刻3行9字“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志文现存625字,分志和铭两部分,书法工稳平正,刻制精美,含隶书、楷书两种书体,在历代墓志中较为少见,可一窥隋隶风貌。志文所载的相关史实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晋祠之铭并序》碑,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碑额左右分别雕刻螭首一对,齐头下垂,属唐代碑额的典型特征。碑文为唐太宗李世民亲笔撰写,御制御书,碑中间额书“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属飞白体,李世民以飞白体所书的碑额传世者仅此9字。碑题、铭、序,共1203字,为行书杰作,字迹飞逸洒脱,骨骼雄奇,整个碑文含39个“之”字,各有不同,仅次于李世民雅爱的王羲之《兰亭集序》。铭文文辞华丽,气势纵横,政论与抒情相结合,是代表唐太宗晚年政治思想和绝妙书法的千古名碑。(陈辛华)

第一批(山西省)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序号 省份 文物名称 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收藏单位 年代 序号

1 山西省 东汉建宁元年碑 妙道寺双塔 东汉 49

2 山西省 汉建武十一年黄河栈道摩崖石刻(一) 垣曲县自然博物馆 东汉 50

3 山西省 汉建武十一年黄河栈道摩崖石刻(二) 垣曲县自然博物馆 东汉 51

4 山西省 北魏太和七年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造像记 云冈石窟 南北朝 242

5 山西省 北齐天保三年造像碑 太符观 南北朝 243

6 山西省 皇帝南巡之颂碑 觉山寺塔 南北朝 244

7 山西省 北魏景明五年密云太守霍扬碑 妙道寺双塔 南北朝 245

8 山西省 北朝刻铭方柱形四面佛龛石造像 南涅水石刻 南北朝 246

9 山西省 北魏刻铭方柱形四面佛龛石造像 南涅水石刻 南北朝 247

10 山西省 北齐双龙圆首碑 南涅水石刻 南北朝 248

11 山西省 李清报德造像碑 石门口村长国寺 南北朝 249

12 山西省 北朝岳壁显庆寺法演造像碑 双林寺 南北朝 250

13 山西省 北齐天保十年张肃俗墓志铭 山西博物院 南北朝 251

14 山西省 东魏兴和二年刘懿墓志 山西博物院 南北朝 252

15 山西省 北魏司马金龙石墓表 大同市博物馆 南北朝 253

16 山西省 北魏司马金龙石墓铭 大同市博物馆 南北朝 254

17 山西省 北魏姬辰石墓铭 大同市博物馆 南北朝 255

18 山西省 北魏封和穾墓志铭 大同市博物馆 南北朝 256

19 山西省 北魏造像碑 黎城县文博馆 南北朝 257

20 山西省 北齐龙首四面造像青石碑 高平市博物馆 南北朝 258

21 山西省 北齐天平二年雍州刺史尚书仆射裴良墓志 襄汾县博物馆 南北朝 259

22 山西省 北齐赵公造四面千佛石碑 吉县文物管理所 南北朝 260

23 山西省 东魏天平元年程哲碑 山西博物院 南北朝 261

24 山西省 北周天和五年曹恪碑 山西博物院 南北朝 262

25 山西省 西魏大统十四年太上老君造像碑 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 南北朝 263

26 山西省 隋开皇元年定州刺史豆卢通摩崖造像记 开河寺石窟 隋 459

27 山西省 隋开皇九年梁州刺史陈茂碑 陈茂墓 隋 460

28 山西省 隋“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铭 晋源区文物旅游局 隋 461

29 山西省 隋大业三年魏郡太守浩喆龟形盒装墓志 襄垣县文物局 隋 462

30 山西省 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 永济市博物馆 隋 463

31 山西省 隋四面石造像碑 吉县文物管理所 隋 464

32 山西省 隋隰城处士梅君石墓志 汾阳市博物馆 隋 465

33 山西省 《晋祠之铭并序》碑 晋祠 唐 517

34 山西省 唐垂拱三年李贤翼造像碑 盐湖区博物馆 唐 518

35 山西省 唐贞元十三年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碑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唐 519

36 山西省 隋益州总管府司马裴镜民碑 裴柏碑馆 唐 520

37 山西省 赠太尉李光颜碑 使赵墓群 唐 521

38 山西省 朔方节度使安定郡王李光进碑 使赵墓群 唐 522

39 山西省 唐武周天授二年涅槃变像石碑 山西博物院 唐 523

40 山西省 唐武周骑都尉王仁石墓志 长治市博物馆 唐 524

41 山西省 唐武周天授二年处士王悊石墓志 长治市城隍庙文物管理所 唐 525

42 山西省 唐武周天授二年冯廓石墓志 长治市城隍庙文物管理所 唐 526

43 山西省 唐武周天授三年裴可石墓志 长治市城隍庙文物管理所 唐 527

44 山西省 唐武周万岁封山元年田德石墓志 长治市城隍庙文物管理所 唐 528

45 山西省 唐武周圣历元年云骑尉公士范始石墓志 长治市城隍庙文物管理所 唐 529

46 山西省 唐武周圣历三年朝散大夫格美石墓志 长治市城隍庙文物管理所 唐 530

47 山西省 唐武周长安二年云骑尉王义石墓志 长治市城隍庙文物管理所 唐 531

48 山西省 唐武周长安四年白本石墓志 长治市城隍庙文物管理所 唐 532

49 山西省 唐天宝十三年处士鲍思福带盖石墓志 襄垣县文物局 唐 533

50 山西省 唐武周圣历三年石刻弥勒弟子造像碑 阳城县文物博物馆 唐 534

51 山西省 唐开元九年薛儆墓志 万荣县博物馆 唐 535

52 山西省 唐贞观十六年黄河栈道摩崖石刻 垣曲县自然博物馆 唐 536

53 山西省 唐黄河栈道摩崖石刻 垣曲县自然博物馆 唐 537

54 山西省 唐景云二年杜君秀造像碑 芮城县博物馆 唐 538

55 山西省 唐青石元始天尊造像 芮城县博物馆 唐 539

56 山西省 唐贞元十四年螭首龟趺袁滋篆书“中条山靖院道堂铭”碑 芮城县博物馆 唐 540

57 山西省 唐武周天授二年姚元庆墓志 芮城县博物馆 唐 541

58 山西省 唐道德经石幢 浮山县博物馆 唐 542

59 山西省 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石碑 浮山县博物馆 唐 543

60 山西省 唐四面石造像碑 吉县文物管理所 唐 544

61 山西省 唐元和二年虢州刺史王颜神道碑 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 唐 545

62 山西省 镇国寺半截碑 镇国寺 五代十国 894

63 山西省 五代开平二年李克用石墓志 代县博物馆 五代十国 895

64 山西省 大周太师齐太公之碑 芮城县博物馆 五代十国 896

65 山西省 宋真宗御制文臣七条碑 绛州大堂 宋 913

66 山西省 宋线刻伎乐八棱形石幢 浮山县博物馆 宋 914

67 山西省 宋赵公石墓志铭 左权县文物局 宋 915

68 山西省 金大定十六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 善化寺 金 1199

69 山西省 大唐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碑(金摹) 交城玄中寺 金 1200

70 山西省 大元敕赐重修盐池神庙碑记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元 1231

71 山西省 元元统元年姚天福神道碑 稷山县博物馆 元 1232

72 山西省 元八思巴文圣旨石碑 芮城县博物馆 元 1233

73 山西省 明泰昌元年游石佛寺记 云冈石窟 明 1353

74 山西省 明嘉靖元年复刻忠清粹德之碑 司马光墓 明 1354

75 山西省 明万历二十五年《河东盐池之图》刻石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明 1355

76 山西省 清康熙三十七年重修云冈寺记 云冈石窟 清 1528

77 山西省 清顺治八年重修云冈大石佛阁碑记 云冈石窟 清 1529

78 山西省 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碑 汾城古建筑群 清 1530

79 山西省 清千字文石碑 南涅水石刻 清 1531

80 山西省 清傅山书郭有道碑 介休市博物馆 清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