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市集春意浓 过年出游合家欢——春节假期各地消费市场一线观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题:城乡市集春意浓 过年出游合家欢——春节假期各地消费市场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

0:24
/3:53

  乡镇市集上年货琳琅满目,返乡人忙着采购;都市商圈里,餐厅生意红火,商品畅销;“北赏雪、南避寒”的长线游预订火爆,各地新春文旅活动精彩纷呈;自然风光和非遗灯彩,因为数字技术的引入焕发活力、助力激活消费……记者在全国多地见到,今年春节假期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内生动力。

 城乡市集火热 餐饮年货消费旺

  清晨7时许,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香山老街上,炒货干货、活禽水果、鞭炮香烛商品一应俱全,商贩们沿路吆喝,往来行人不时驻足询价,构成一幅新春农村赶集年俗画。73岁的夏应合走了2个小时路赶来,背篼里整整齐齐码放着自家地里种的新鲜白萝卜。

  “过年期间,家家户户大鱼大肉,解腻的萝卜卖上了好价钱!”随着萝卜销售一空,老夏从卖家变买家,在集市上挑选心仪的年货。因疫情许久没有回家的女儿和外孙今年回家团圆,老夏要烧一锅女儿最喜欢的海带腊肉汤。

  1月20日,市民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和阳镇年货集市购买节庆饰品。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蔬菜油绿,卤肉飘香……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北杜街道年货大集绵延近两公里。在浙江嘉兴的工厂里上班的杜龙朝和王盼盼夫妻俩返乡后早早前来赶集,兴致勃勃为孩子和亲戚们选购礼品。

  北京荟聚中心新春市集推出40个摊位精选佳品,供顾客挑选心仪的年货。该中心总经理周欣介绍,大年初一,商场内7000多个地下车位停得满满当当,多家餐馆需要等位,黄金珠宝销售额较上年翻番,新春消费“火”起来了。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沿线餐厅生意红火。老字号新雅粤菜馆堂食位几乎天天订满,外卖和预制菜深受欢迎。餐厅特别为在沪过年的小家庭推出小份半成品套餐,还紧抓年轻人“围炉煮茶”的新爱好推出相关菜品。

  1月22日,游人在南京老门东景区赏灯游览。新华社发(苏阳摄)

  美团平台上标记“春节不打烊”的商家接近百万家,覆盖餐饮、景点、酒店、KTV、美发等多类服务,满足各地消费者多样化的春节消费需求。

  受益于发达的互联网经济和快捷的邮政快递运输,回家团圆的人或许还在路上,年货已先抵达。淘宝天猫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异地年货成交保持同比正增长;菜鸟直送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预计处理单量同比将增加30%,不仅酒水和年货礼盒热销,运动户外产品等消费也大幅增长。

  长线游大幅增长 各地主客共享

  春节假期,以“北赏雪、南避寒”为特点的长线游迎来“爆发式”增长。

  下午4时的哈尔滨,喧嚣和欢乐拉开帷幕。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15万立方米的冰和雪凝成上百个冰雪景观,500米超长滑梯前游人排着长队,新晋“网红”游乐项目大雪花摩天轮增添浪漫气息。“向往已久的‘北国’之旅,终于实现了!”来自厦门的游客章懿说。

  1月22日,游客在黑龙江省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园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受北京冬奥会带动,哈尔滨“冰雪热”持续发力,拉动消费增长。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一家西餐厅,近日异地客流占比已超过七成,消费者主要来自北京、广东、浙江等地。餐厅运营经理王旭说,餐厅生意的火爆让我们对哈尔滨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充满信心。

  西安游客吴兰一家三口自驾来到海南,先后在海口、三亚、陵水待了数天。吴兰说,最让自己开心的是购物。此前,她已在三亚的免税店消费,回到海口又忍不住在免税店“血拼”。一家人还前往海口骑楼老街,观看了这里的传统舞龙舞狮巡街表演。

  1月23日,游客在海口骑楼老街游览。新华社记者 刘邓 摄

  携程集团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上涨45%,人均旅游花费同比提升53%;其中长线旅游订单占比达七成,订单量同比增长72%。

  新春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各地本地旅游休闲也颇有年味和新意,实现主客共享;北京、上海等多地度假酒店热度持续攀升。

  1月22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北京文博单位共推出展览70余项以及线上线下文博活动140余项,结合生肖文化,形式多样,年味十足。春节假期前3天,上海迎接游客441.26万人次,50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尤其是长三角游客前来“打卡”。“西安年”春节文化旅游活动涵盖6大主题44大类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西安特色年文化。

  1月23日,观众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国园林博物馆“物上山水”展览现场体验写毛笔字“山水”。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 摄

  新技术结合传统文化 助力提振消费

  正在举办的上海豫园灯会,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带领游客进入一个“虚实结合”的奇幻世界。人们慕名而来,大年初一,进入豫园灯会赏灯的人数超过8万。

  用手机扫描中心广场“玉兔东升、鲲鹏万里”主灯组旁设置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随后对准周边建筑扫描,一条色彩缤纷的“大鱼”跃然于屏幕上。伴随着手机镜头移动,“大鱼”围绕着“玉兔”灯彩和往来行人游来游去。上海市民周熹与“大鱼”合影时感叹,赏灯20多年,这样“跨次元”的拍照还是第一次。

  1月22日,游客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游玩。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在重庆,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景区张灯结彩。在2022年年中新上线的“实景拍摄+CG动画结合”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展现巍峨庄严的千手观音像、宏大写意的卧佛等大足石刻经典造像。四川游客陈亚对此赞不绝口:“科技让传统文化变得‘炫’!”大足石刻景区在大年初一接待近万名游客,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13倍。

  1月19日,长春市民在选购节日饰品。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古都西安延续了36届的城墙新春灯会也变“潮”了,形象分别源自唐代妇女、金甲武士、文人墨客和古丝路上友好使者的“盛唐天团”IP人物亮相即“出圈”,相关主题限定数字藏品和文创产品在线上线下热销。

  1月22日,人们在2023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游览。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引入数字技术实现“线上预约”“分时预约”,让消费者有序分流提升体验,观众还可通过“扫码”实现边赏冰雪景观边看相关介绍。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认为,今年春节假期餐饮、旅游、出行、休闲玩乐等多板块消费将快速回暖,为提振全年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开好头。(执笔记者:陈爱平;参与采写:罗鑫、周文冲、蔡馨逸、周慧敏、杨思琪、许晓青)

  视频记者:于晓苏、曹力、陈杰、陈爱平、许晓青、张涛、刘赫垚、孙晓宇、杨轩、房宽、郭良川、黎多江、杨华、刘海、马锴、杨琳

  摄制:马尧

  报道员:汪喜兵、时悠、濮勇、拉尔成、葛宁、朱新国

  编辑:李子怡

  海报设计:赵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