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透视】晋阳回望绣成堆 ——由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引出的话题

20240209_5bc83f5eabad4395a061709093b28196.jpg

展厅纵贯一线,营造出一眼千年的情境。

20240209_da2d9296c8a12798aa8f6db752b1b776.jpg

北齐壁画影像。

20240209_47c6e0043840b769ecbf58b6bfb34c45.jpg

文物修复。

20240209_2c17e488d01b1220c6e0ce2052ccc4cb.jpg

汉代建筑构件。

20240209_42189c40311a616ec8b9c8aad1fb3ff7.jpg

  1月19日,太原市第101座博物馆——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开馆。
  该馆位于晋阳古城遗址南侧奉宣街大夏门内,参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集晋阳古城考古发掘、文物展陈、研究教育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达1.25万平方米,展出珍贵文物近千件,是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集中展示晋阳古城遗址考古成果、研究三晋历史文化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其绝妙之处在于,这是建在一段城墙里的博物馆。依据城墙的空间特点,博物馆打破常规的布局方式,用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辅陈手段,以层层穿越的视角打造出了别致的情境,博物馆的中轴线“千年之路”,让观众顿生一眼千年、移步百年的感觉。


  锦绣太原城,从2500年前走来。1月19日,备受瞩目的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徜徉于《肇建晋阳》《名都并州》《霸府别都》《盛唐北都》《锦绣太原》展区间,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辉煌履历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

古城曾是“不夜城”

  晋阳古城从建城到废弃,连续使用近1500年,是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晋阳城诞生之初,即以军事重镇闻名于世。”随着博物馆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不经意间,参观者被带到了波诡云谲的春秋晚期——
  当时,晋国实力衰落,执政卿智伯自恃势大,向韩、魏、赵三家索地。韩、魏两家迫于智伯之威而允诺,赵襄子则拒绝献出城邑。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不敌,退守至晋水之阳的一座城内。
  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便是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晋阳城,即为太原2500多年建城史的开端。
  《肇建晋阳》展厅偌大一面墙上,刻画着当时建城的情形:人发力、马疾走、黄尘飞、土木至,宫墙以竹木为骨,宫室以铜为柱础,而以兵器为主的文物展示,伴随着金戈铁马迎面而来。
  公元前455年至前453年,赵氏在晋阳与智、韩、魏联军进行了城邑攻防战。经过赵襄子游说,最终韩、魏与赵联合攻灭智伯。智伯亡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汉代晋阳城在东周晋阳城基础上营建,城池为南北长方形结构,四围夯土城垣,宫殿区、衙署区、手工业作坊区、居住区等以棋盘式和封闭式布局,规模宏大,市井林立,甚是繁华。
  北齐文宣帝则在晋阳城建造大明宫,后扩建为城,隋朝时又有扩建。
  移步换景,历史更迭,讲解员娓娓道来:“晋阳城的规模在唐代臻于极盛。贞观年间,并州长史李勣因汾东地多碱卤,井水苦而难饮,于汾河架设河桥渡槽,引晋水入东城,以甘民食,并置常平仓,调剂丰歉;武则天时期,并州长史崔神庆营建‘跨水联堞’的中城。晋阳城由此形成一座由‘西城—中城—东城’组合、东西十二里,南北八里二百三十二步,周回四十二里的雄城。”唐代诗人欧阳詹有诗赞曰:“贯郭河通路,萦村水逼乡。城槐临枉渚,巷市接飞梁。”
  细白碗盏、莲花纹方砖、壁画中那让现代人熟悉的食指与中指竖起的“剪刀手”手势……《盛唐北都》展厅散发出的是绵绵不绝的浪漫气息。
  唐玄宗末年,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叛军连破唐代三都中的洛阳与长安,唐朝政权危在旦夕。757年,叛军首领史思明发兵十万进攻晋阳。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抓住叛军高层内讧的有利时机,大败叛军,取得唐军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后,李光弼以晋阳为基地,协助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平定叛乱,延续唐朝百年国祚。
  五代十国时期,晋阳城是北汉的都城,赵匡胤两次亲征都无功而返。979年,赵光义亲率大军而至,无奈守军誓死抵抗,兵将损失严重。赵光义怒火中烧,下令火烧水灌晋阳城。自此,这座有着近1500年历史的古城成为一片废墟。“不夜城”辉煌不再。

晋阳名重“九朝都”

  晋阳城虽身影顿失,但晋阳之名却留芳于世。
  “晋阳”,是太原的古称,在历史上曾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北齐、唐朝、武周、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故有“九朝古都”的美誉。
  晋阳地处河东腹地,位于草原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地区,且为衔接南北的交通要道,北方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内迁多经此处。这种格局,使晋阳在魏晋时期成为各政权角逐的中心之一,也成为多民族融合的大熔炉。
  秦统一全国,分置36郡,晋阳为太原郡治所。自此,晋阳城也称太原城。
  进入6世纪,这里先后成为尔朱氏、高氏重要的活动场所。尔朱荣、高欢雄踞晋阳,掌控并州精骑而争夺天下。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大丞相高欢拥立年仅11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高欢坐镇晋阳,遥控邺城,自此“军国政务,皆归相府”,时号“霸府”。北齐天保元年(550年),高欢之子高洋以齐代魏,以晋阳为“别都”,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和城池,号称“金城汤池,天府之国”,晋阳成为王朝实际的权力中心。
  东魏北齐时期,晋阳成为丝路东端重要都会。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用实景证实了往日的繁盛: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中充盈着西域文化,虞弘墓石椁展示着中西亚地区的宗教信仰与民俗风情,各类墓葬中出土的珠宝首饰、琉璃杯、金币、胡商骆驼俑等遗物,均成为研究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珍贵资料。
  唐中和三年(883年),李克用成为河东节度使后,率领的沙陀军事集团也随之成为主导天下走向的最重要势力之一。在这个军事集团中,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三位帝王,均以晋阳为大本营,问鼎中原。北汉则定都晋阳,与后周、北宋周旋近三十年。
  作为三朝“北京”与北汉都城的晋阳,浓缩了半部“五代史”。因此,史学界对晋阳又有“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之评价。
  由于晋阳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宋太宗赵光义毁城后,又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诏令在汾河东岸、晋阳城东北约25公里处之唐明镇重建新城,即现今太原市迎泽区西羊市关帝庙一带。人们习惯上称这座新城为太原府城,它在短时间内再度成为河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浴火重生之后延续了晋阳城的千年文脉。
  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东、西、北三面对太原府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太原城周长二十四里,城高三丈五尺,开启八门,城楼九十余座。城中百业繁盛,商旅云集,文教兴盛,名家辈出,遂有“锦绣太原城”之美誉。
  “两个小时的穿越,我对从2500年前走来的太原城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厚重的历史加上众志成城的努力,相信‘锦绣太原城’不久将再现于天下。”
  家住省城白云小区的冯建郡聊起家乡的变化如数家珍,他动情地说,近些年,太原变化很大。如今,放眼四望,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人文历史景观底蕴深厚,439个城市公园构建起了山、城交融的生态格局;汾河40多公里的生态长廊纵贯全城,形成了“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水韵格局;空气质量大幅改善,蓝天白云正在成为常态,人民群众生活得非常暖心、舒心、安心。

考古常有“新鲜事”

  “自20世纪50年代,宿白、谢元璐、张颔先生先后对晋阳古城遗址开展调查以来,已基本探明唐、五代时期晋阳城西城城垣范围,并发掘一号建筑基址、二号建筑基址、三号建筑基址、晋源苗圃遗址、内城城墙及蓄水设施等建筑遗存,沉寂千年的晋阳古城面貌逐渐清晰。”
  在博物馆里,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裴静蓉向身边游客介绍着眼前的一次次考古发掘——
  这是1988年发掘的东周赵卿墓,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金胜村西的龙山脚下,随葬器物3421件,其中青铜器达1402件,另有16辆车和46匹马组成的大型陪葬车马坑。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东周时期晋国高级贵族墓葬。经研究考证,墓主人很可能为赵鞅。
  夹子地战国墓位于晋阳古城西城墙东侧,其所在位置为确定东周晋阳城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关注的是,经鉴定,两位墓主人都有骨折后愈合现象,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骨折类损伤已经有了较好的处置方法。
  多处北朝纪年的墓葬,包括北魏辛凤麟夫妇墓、义阳太守辛祥夫妇墓,北齐武功王韩祖念墓、东安王娄睿墓、武安王徐显秀墓、安定王贺拔昌墓、顺阳王厍狄回洛墓、都督将军狄湛墓、大将军贺娄悦墓等,墓主大多位列宰辅三公,是北朝政权的核心人物。同时,这些墓葬的发现反映了昔日晋阳城的显赫地位。
  2013年至2018年,晋阳古城考古工作队对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进行全面揭露。该基址位于明太原县城北城墙以北350米处,南北长84米、东西宽39.7米,包括四处殿址、五处廊庑、三处庭院、一处碑廊、一处龟头屋和一处门址。二号建筑基址是截至目前揭露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晚唐、五代时期佛教寺院基址,该基址为研究这一时期寺院布局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也对研究晋阳古城城市布局提供了“时空坐标”。
  2023年,在晋阳古城西城内西北区域勘探发现12米宽的夯土400余米、21米宽的夯土200余米……
  晋阳古城的雄伟与晋阳历史的辉煌,除了古籍所载外,一次次的考古新发现也在刷新和丰富着我们对它的认知。
  晋阳古城遗址发掘,在中国的城市考古中有着怎样的价值?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韩炳华表示:晋阳古城在规模上略小于长安、洛阳等都城,但远比普通的州、县城要大,是介于两者之间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由于这个古城遗址保存较好,又加上沿用时间长,从学术意义上讲,特别有助于解决长时段城市结构与景观的变迁问题,也能够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一个区域的时间“标尺”。
  另外,晋阳古城有两个特点,一是城址与墓葬、石窟寺互为依存;二是许多出土遗物呈现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因素。因此,晋阳古城的考古价值独特。

体验区遇“寻宝娃”

  走在这里,多媒体触摸屏展示着古城地域变迁、多媒体LED屏展示着唐代晋阳城、多媒体沙盘凸显了太原盆地的地形地貌,多媒体考古故事视频、历史故事的二维三维动画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在半开放的室内考古区,公众可以通过玻璃墙或大屏幕观看被打包回室内的墓葬、遗址清理过程;在互动体验区,利用数字化多媒体和3D等技术复原发掘现场,使公众能够身临其境进入墓葬、遗址体验。体验区还划分为考古勘探区、考古发掘区、考古测绘区、文物修复区、文物摄影区,使公众能亲身接触考古工作,体验考古乐趣。
  来自北京的舞蹈老师张可面露惊喜之色,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走在博物馆的每一个展厅,参观者随时都能和晋阳古城‘握手言欢’,这是科技的方便之处,更是晋阳古城魅力使然。”序厅的背景墙挺有新意,它从春秋到唐代的文化遗存中选取器物、文字、服饰、钱币、绘画等纹样作为元素,进行了艺术再描绘;在核心展厅,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枕戈待旦、闻鸡起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快刀斩乱麻、士为知己者死等成语典故,才知道无一不是“晋阳造”。
  “我在沙坑里找到两件宝贝,一个拴马柱,一个鸟尊。”时近中午,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学生石鸳琪参加完互动活动后,开心地指着折页上的两个印戳与旁边的小朋友们说个不停。用她的话来说,活动很有意义,感觉是在做游戏,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文物,学到了知识,有机会还要来参加寻宝活动。
  随着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对考古成果的博物馆化展示”成为文博领域的热门话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认为,中国博物馆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独具特色,大多是历史叙事类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陈展中,要注重文物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价值。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大伦说,遗址馆的展示重点在遗址,新建馆要有尽可能多的教学课堂和实习操作间。同时,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文物本体,编制大量研学课程和科普读物,让博物馆成为宣扬文化遗产事业的阵地。
  陕西考古博物馆副馆长王小蒙表示,全方位考古视角的展示,展品不再是单纯、孤立的文物,而是与出土的空间环境共同构成的“遗存”。将考古成果准确转化为博物馆的陈列,要以“遗存”为着眼点,进行系统化的考古资料呈现。
  馆内观者众多,互动体验不断,专家妙语连珠,主动支招献策,他们惊叹于晋阳的历史,回望前瞻着太原的古今传奇。面对眼前的这一切,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说:“晋阳古城遗址是太原2500年建城史的实证,发掘好、保护好、整理好、阐释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信息,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今后,我们将立足晋阳古城遗址,抓紧建设、完善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一步挖掘研究阐释历史信息、发展理念、精神品格赋予时代价值,讲好晋阳故事、三晋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贡献文博力量。”

文/图 本报记者范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