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感悟太原杏花岭——我的童年在那里



书记寄语

宜居杏花岭 魅力新府城

太原市杏花岭区委书记 侯森

一座杏花岭,半部府城史。

“杏花岭”这个名称,来源于明晋王府东花园,当时城内有岭,遍种杏树,一到花期,便是古太原城一景。杏花岭区为河东太原主城,有着1400余年的历史,城区范围曾为明清太原府城和明晋王府的主要区域,历史文化厚重,文物古迹丰富,有各类文物单位106处,位于北大街的拱极门是“太原古城八门”中目前唯一存留的城门,省政府原址督军府为国内唯一保存下来的七朝府址。

自宋建河东太原府城以来,杏花岭一直是锦绣太原的重要组成。近年来,杏花岭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安排,依托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深度挖掘和利用晋商博物院、拱极门、非遗小镇等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太原解放革命纪念馆、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黄樵松起义接洽地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持续推进龙角山生态风景区、王家山森林城市主题公园生态管养、业态培育、功能提升工作,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97%。将千年府城文化、红色革命热土、葱茏东山生态有机串联起来,进一步打造锦绣太原杏花岭文旅新名片,为游客提供品质更优、体验度更强的文旅产品,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吸引力和竞争力。

杏花岭诚挚邀请四海宾朋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感受千年府城的独特魅力!

厚植红色热土 涵养东山生态

千年府城焕发新魅力

专访太原市杏花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中涧河镇党委书记赵联庆

太原市杏花岭区城区范围包括明清太原府城和明晋王府的主要区域,文物资源丰富。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团采访了杏花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涧河镇党委书记赵联庆。

他说,杏花岭区不仅有千年府城的历史积淀,还是一片孕育革命火种的红色热土,还有郁郁葱葱的生态东山。近年来,杏花岭区擦亮“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建设”三张名片,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转型的重要战场,全力打造品质更高、体验更优的文旅产品,文旅融合发展呈现蓬勃活力。

府城街巷连起文化脉络

山西晚报:杏花岭区拥有太原千年府城部分核心区,在挖掘府城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杏花岭区做了哪些工作?

赵联庆:游杏花岭、看府城史。谈及杏花岭,自然离不开这里积淀厚重的府城文化。目前,明清府城八大城楼中唯一留存的拱极门前,游人络绎不绝。穿过拱极门,漫步在太原市府城历史文化保护工程项目——杏花岭府城文道巷,这片保存有太原城市记忆、反映太原人鲜活市井生活的街巷,是目前府城内历史民居体量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片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肌理和历史资源,融合了历史演进各个时期的建筑风貌,是太原市府城历史文化观光路线的重要站点。

作为与钟楼街齐名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府城文道巷已成为北部城区重要的商业集聚区之一。夜间,“文道有好市”开设府城文化、街市体验、晋味烟火、国潮玩乐、亲子乐园、街坊交往等特色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人和消费者。

2017年9月,省政府搬迁后,依托山西督军府旧址建起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晋商博物院。晋商博物院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8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中西结合,时间跨度为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中轴线核心建筑为主体,分东西两路并列,总体格局完好。

在太原府城游线路中,杏花岭区将晋商博物院、唱经楼、普光寺、古圆通寺、拱极门等历史建筑串联起来,让游客在老城门、古城墙、老街巷、旧民居的游历中,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历史文化渊源和发展脉络。

革命基因铸就红色印记

山西晚报:国民师范旧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牛驼寨等红色地标承载了太原市的革命历史,杏花岭区如何利用这些红色资源,铸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

赵联庆:杏花岭见证了近当代革命的风起云涌,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有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牛驼寨战斗遗址、黄樵松起义接洽地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也有原工程队旧址、国民师范旧址等历史遗迹。

借助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杏花岭打造和整修了辖区内多处红色遗迹,并挖掘红色史实,梳理历史脉络,打造红色旅游。

其中,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通过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加接近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爱国情怀和崇高个人品格,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太原平民中学在征集校史信息的过程中,挖掘出许多珍贵的红色资料,整理成脉络清晰的感人历史,使校史馆成为党史教育的红色教室。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通过盘活工业遗产,致力于打造集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博物会展、休闲旅游“四位一体”的一流军工特色文化产业园,以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为主题开设红色教育讲堂,将国之利器、国之礼器、国之力器、人民军工发展史、人民军工战线的科学家等作为特色内容,全面展示了山西军工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绿色生态绘就山水画廊

山西晚报:太原市东山地区自然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杏花岭区如何借助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赵联庆:杏花岭辖区生态资源丰富,有龙角山生态风景区、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采薇庄园、薰衣草庄园等。其中龙角山自然生态风景区森林覆盖率极高,林茂草丰,环境优美;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以城郊东山生态林区为基础,是集生态修复、休闲旅游、运动康养、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森林运动公园项目。

杏花岭区作为老城区,多年前已实现宜林荒山绿化全覆盖。近年来,围绕山林提档升级和破坏地整治,不断改善原有植被面貌,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园林景观,规划“一路两区三河四园”整体布局,让远郊变成了公园。

“一路”即东山旅游公路,杏花岭围绕这条全长23公里的“彩带”,沿线种植多种彩色树种和多种花卉,打造了高标准的生态廊道,让来此游玩的群众仿佛行走在画中。 “两区”是杏花岭在城市范围内建设游园区,而在乡村范围内与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高标准生态区。

“三河”是沿着杏花岭辖区范围内的北沙河、北涧河、小返河三条河流,建设两岸绿化带。

“四园”为远山森林保育园,特别是杏花岭东北方向的龙角山自然生态风景区,已成为不少“驴友”的打卡地;近山丘陵花果园,杏花岭积极支持林区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庄子上的大红果、水沟的葡萄、河里头的樱桃等吸引市民争相采摘;城郊接合休闲园是近年来的建设重点,包括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太钢东山矿修复公园、海棠湾森林城市主题公园等;核心城区则每年建设5座小游园,为群众打造身边的公园。

文旅融合积聚发展动能

山西晚报:杏花岭区在文旅融合方面有哪些举措?

赵联庆:近年来,杏花岭盘活辖区资源,深化文旅融合,丰富产品供给,持续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今年春节期间,杏花岭区文旅市场热度不断,推出了清廉文化春联文化作品展、非遗金丝珐琅艺术专题展、喜迎“两节”美术作品展、府城文化艺术实践系列陈展、“多彩非遗映华夏匠心匠韵润民心”杏花岭区非遗作品创作主题展等7大展览,组织“新春走基层”送春联活动,首届采薇庄园冰雪节活动,非遗展演及文艺演出活动,游醋园赏醋景、体验老西非遗文化活动,万达广场、泰享里、多彩城、富力广场等商圈非遗民俗表演活动等14项活动。五一假期,杏花岭打造了府城游、红色游、工业游、生态游四条精品线路,推出多项文旅活动、文博展览,丰富了群众假期生活。

杏花岭将持续用好区域独特的文旅资源,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优秀的文旅资源、文化产品推广出去,不断提升杏花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诚邀请大家到杏花岭来观光旅游,体会杏花岭生态文明的勃勃生机,见证古老城区的文化底蕴,与杏花岭携手共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杏花岭崭新篇章。

历史沿革

杏花岭区境域在明清及民国初年属于阳曲县。

民国5年(1916年),属山西省警察厅直管。民国10年(1921年)属太原市政公所。民国21年(1932年),太原市划分为5个行政区,以序号命名,今区境分属太原市一区、二区、三区。民国34年(1945年),太原市按城内外划分为城内8个区和城外8个区,今境域分属内四区、内五区、内六区和外六区、外七区、外八区。

1949年5月27日,太原市将原城内外16个区合并为8个区,当时的内四区、内五区和外四区大部分地域在今区域内。

1950年2月8日,太原市将8个区合并为4个区,今区域大部分属第二区。

1954年6月4日,市属各区以驻地名或方位命名,将第二区更名为北城区。

1960年6月20日,撤销北城区,分别设立巨轮、尖草坪、向阳3个人民公社。1961年5月18日,撤销3个人民公社,恢复北城区建置。

1997年6月,太原市行政区划重新改制,北城区更名为杏花岭区。

老城记忆亘古弥新 生态东山如诗如画

太原市杏花岭区,自古繁华,于今更盛,有着千年府城的历史积淀、革命热土的红色基因、郁郁葱茏的东山生态、百花齐放的文化色彩。

名片1

千年府城文化

拱极门, 一名千年,它是太原八座城门中从未更名的一座城门。它饱经沧桑,保存着太原的记忆,延续历史的脉络,链接可期的未来。

拱极门俗称小北门,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中段。

逛地道老城 品历史魅力

杏花岭区为河东太原主城,城区范围曾为明清太原府城和明晋王府的主要区域。

明清太原府城有8大城门,其中宜春门(大东门)、迎晖门(小东门)、镇远门(大北门)、拱极门(小北门)、阜成门(旱西门)5大城门就在杏花岭辖区,由此可见,杏花岭区是地地道道的“老太原城”。

拱极门俗称小北门,位于北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是八城门中唯一存留至今的城门。

采访团记者来到城门下,三三两两围聚着休闲的市民。登上城门,墙上刻着得名由来。“拱极”二字出自《旧唐书·礼仪志二》:“叶台耀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拱极”与拱辰同意。所谓拱辰,乃拱卫北极星。《论语·为政》云:“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具体到一城之门,以拱极命名的都是城池的北门,在此既有拱卫北方之意,也有拱卫京城之意。

拱极门工作人员介绍,2003年,古城门在原址上修缮,修缮后的城楼保持了明代风格,砖木结构,三层四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1491.8平方米。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围廊,城楼底层有金柱四根,檐柱16根,廊柱24根,各层间以木制楼梯连通以便上下,既充分表现了古城威武雄壮的气势,又不失其古朴自然。“四方之地·巍巍城楼。长街窄巷·府城文道”,拱极门以南,是太原市府城历史文化保护工程项目——杏花岭府城文道巷。

文道巷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一条路,更算是一个片区。它西起永定路,东至小北门街、五一路,北起北大街,南至坝陵北街、东三道巷。老太原人都知道,这里挨着北城门,住户多为普通的布衣人家,背街小巷多,老旧平房院落多,说得好听一些,是老太原最鲜活生动、最烟火的市井小街巷,其实同时伴随的还有年久失修、道路坑洼,环境脏乱,很难谈上生活品质。

文道巷里的一处建筑。

让记者惊艳的是,如今的文道巷焕然一新,漫步其间,青砖灰瓦,古朴厚重,商家错落,绿植盎然,一对新人正在这里拍摄婚纱照。

曾经的历史民居已经华彩转身,稳稳地被保护起来,成为一个有历史、有文化,还有满满文艺范儿的品味街区。

运营府城文道巷的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集团工作人员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说,太原府城文道巷片区最大限度保存了老城街巷文化格局,保留了府城发展的历史脉络,彰显老太原城独特的文化魅力。修旧如旧、建新如故,最大限度保持传统街巷肌理和空间尺度。同时,通过府城文化、街市体验、晋味烟火、国潮玩乐、亲子乐园、晋阳梦令、文化生产、街坊交往等特色,展现精致别样的太原风土生活,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成太原北城的“城市会客厅”。

有书香有茶香有醋香,也有咖啡香和草木香,文道巷正温润内敛地悄然绽放。

与文道巷内敛截然相反,同在杏花岭区,同样是府城文化代表的“晋商博物院”亮相即是高光,而且,开放以来,就一直熙熙攘攘,甚至节假日还得提前预约门票。

刚看完热映的5集纪录片《寻踪晋商》,记者来到府东街101号“晋商博物院”,游人如织,秩序井然。

据《阳曲县志》载,此地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为州治、府治。明清时期,为山西巡抚都察院和山西巡抚部院,辛亥革命后曾是山西军政府、山西督军署、太原绥靖公署。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同年9月1日,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2017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搬迁。“行政办公场所为文化让路”,由太原市组织实施综合整治配套工程,建设晋商博物院。2018年3月,综合整治配套工程全面启动。工程通过对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周边环境整治改造,实现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晋商精神挖掘传承的有机结合,建成一座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人文历史博物馆。

2020年12月28日,建立在山西省政府原址上的晋商博物院盛装亮相,向公众开放,成为又一个太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品牌和城市对外文化展示的窗口。

晋商博物院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分为东区、西区、中区三个区域。其中,中区打造“天下晋商”专题展,从序、晋商源流、海内称雄、汇通天下、万里茶道、晋商精神六个部分,全面再现晋商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辉煌业绩。

晋商博物院既是晋商以至晋人的精神家园,也是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地方人文历史博物馆。

名片2

红色革命热土

每一次来到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每一次走进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这里一砖一瓦、一图一物皆可获取奋进的力量。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访国民师范 忆峥嵘岁月

金秋时节,记者再次来到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肃穆之感扑面而来。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以下简称国师纪念馆),前身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国民师范),是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员的师范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国民师范成了革命者的摇篮。在这里,进步的青年学生掀起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他们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统治发起了顽强的抗争,成为太原学生运动的中心。

1924年夏,中共太原支部建立。同年,国民师范的进步学生秘密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师支部,至此,国民师范成为继省立一中之后,太原开展革命活动的又一个中心。

从1936年冬开始,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国民师范办公。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诞生的。作为总部所在地的国民师范,首先站在了抗日救亡斗争的潮头,特别是牺盟会经过改组、由中国共产党实际掌握了领导权之后,国民师范从一所官办学府,真正转变成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堡垒与中枢。牺盟会成立一年时间里,国民师范集聚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爱国青年,加入牺盟会所属的各类抗日组织,国民师范在山西的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20年,入选国家级抗战设施、遗址名录;同年年底,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目前,已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秋光里,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的呐喊犹在耳畔,“山西建团纪念碑”熠熠生辉。

与国师纪念馆隔街的坝陵南街中段,坐落着一处古朴的四合院。院子周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院子前面是和美的小广场,从早到晚,都有人在这里遛娃、聊天、下棋……

这座四合院有一段光辉的历史——1937年前后,这里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晋办事处”。

走进四合院落,庭院正中粗壮的老桑树枝繁叶盛,遮去了大半阳光,使得院里静谧清凉。这棵老桑树见证了小院荣光且伟大的一年,见证了共产党人运筹帷幄、惊心动魄的抗日历程。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这座四合院里的工作时间不长,但意义非凡。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设立的唯一公开办事的机构,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地,是党领导运筹华北救亡、实现全民族抗战的中心,是沟通晋陕交通、保障八路军军需物资的枢纽,是接待进步人士、输送革命青年的前哨。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和红军在太原设立红军秘密联络站。到1937年3月,红军秘密联络站搬迁至太原新满城西街30号。当时,受党中央安排,彭雪枫化装“生意人”驻扎在这里,所以对外称“彭公馆”。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秘密联络站搬迁到这个四合院,公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晋办事处”。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该办事处迁至临汾。百余天的时间,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任弼时、彭雪枫、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个小院留下足迹……

展室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沧桑古朴的文物,带山西晚报记者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想想今天阔步向前的山西,想想这个风华正茂的新时代,感慨万千。1937年的这个时节,这株桑树是什么模样?有多粗多壮?伟人们是不是也曾在这株树下谈局势、布兵阵,会不会憧憬站起来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是什么样子?

2019年,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的保护修缮及展示利用工程作为太原市重点工程,由市文物局牵头实施完成修缮,包括东配房、正房、倒座房、大门,同时新修建了小广场。同年9月25日,修缮完成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对外开放。至今,纪念馆开展了主题展览、情景剧表演、小院课堂、革命歌曲颂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东山上的牛驼寨是解放太原的主战场之一,牛驼寨战斗也是解放太原战役中最艰苦惨烈的一次恶战。1948年10月17日夜,攻取牛驼寨的战斗打响,经过20多天浴血奋战,终于打开了太原的东大门,为夺取太原解放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太原的老城区和主城区之一,杏花岭见证了红色革命的风起云涌,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多想让先烈们知道,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太原、今天的杏花岭、今天的东山,是有多么美好。

名片3

葱茏东山生态

由黄土填埋场打造的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突出“森林、运动、健康”主题,科学划分了义务植树生态区、农业特色观光区、森林部落运动区、生态文明教育区、特色水果采摘区、预留项目发展区、公园综合管理区等7个区域。

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的彩虹公路。

登观景平台 享诗情画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车行东山,一路郁郁葱葱,一路野花招摇,一路空气清新,一路心旷神怡,时不时看到三三两两的骑行者穿梭而过。

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的观景平台上,举目四望,诗情画意,深浅不一的或绿或黄或红的草木在眼前铺成一幅幅油画。

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位于杏花岭区东北部中涧河镇王家岭村,是杏花岭区立足发展实际,挖掘资源优势,以城郊东山生态林区为基础,科学规划,统筹治理,着力打造集生态修复、休闲旅游、运动康养、教育实践为一体的产业齐全、功能多样的森林运动公园项目。

随行的杏花岭区林草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振岗介绍说,之前这里是黄土填埋场,寸草不生,除了运输作业车辆,没人到这里。2020年时,杏花岭区委、区政府结合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安排,启动了王家山的黄土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成如今的森林运动公园。

工程于2020年10月12日正式开工。3年后的今天,公园里种植各类树种20余万株,栽植各类灌木和地被植物26.83万株;突出“森林、运动、健康”的主题,配套建设了2个标准篮球场、1个小型足球场、1个网球场,铺设了普通沥青路、彩色沥青彩虹路、沙石路等各种园区路共4.4公里;环公园建设了6个休闲景观观赏亭廊及瞭望塔,完善了王家山公园电力配套、蓄水池、停车场等。

郭振岗兴致勃勃地指给记者看,这是金枝槐、金叶白蜡的打造“黄金谷”,山坡面种植杏树打造“杏花岭”,山顶上种植桃树打造“桃花岛”,山谷种植海棠打造“海棠湾”,园内共栽植各类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近60个品种40余万株。

在“深山”里,除了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外,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也修建完成,正在进行淋浴房、更衣室等配套建设,目前还没有对游客开放。看着众山环抱其中的平整场地,记者真想着进场跑个痛快。

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还是省城义务植树基地,有露天影院、绿色驿站、科普长廊等宣教设施,昔日的黄土山如今披上了一层绿油油的外衣,白天阳光清朗,夜里繁星满天,打造了东山独有的生态文化模式。

郭振岗不仅是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蝶变的见证者,也是东山变绿变美的见证者。他说,王家山只是一个缩影,还有龙角山生态风景区、太钢东山矿修复公园等同样生机盎然,一到节假日,看到成群游客在东山上搭帐篷、弹吉他、泡茶、摄影,作为东山生态建设者,他心里由衷地自豪与喜悦。

他感慨道,杏花岭区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11.41%到2020年的37.97%,“在东山上,可绿化的范围,我们都种上树了!”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晋燕 、李飞飞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续光

视频拍摄、制作:李永江、杜金栋

李浩瑜、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