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感悟周其仁与《战略决定一切》——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转型

通常所讲的中国经济转型,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其二是经济体制从计划转向市场。经济转型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数亿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涌现无数精彩故事,值得记录和总结。

发展经济,必须以独具自主能力的企业为本

转型最难点在于微观基础。

回想四十余年之前,最普遍的经济组织并不是企业,而是“单位”。它们数目极其庞大、分类非常多样,但经济性质却很是单一:清一色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自上而下靠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普遍效率低下又缺乏自主变革动力。讲到底,它们不过都是苏联式超级国家公司的附属机构。

1979年,前辈学者、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一苇先生发表《企业本位论》。文章问道:“经济体制改革应当从何处入手?”他的答案是,重建国民经济之基——具有独立经营、自主发展能力的企业。这意味着,发展经济再不能以国家行政权力为本,再不能以内行计划命令的超级国家公司为本,而必须以独具自主能力的企业为本。

几十年后回头看,不能不感佩蒋一苇先生的远见卓识。不是吗?遍看今日国民经济,最活跃、最平常、最普遍的微观细胞就是各类企业。绝大多数就业,是在企业的就业,绝大多数经济决策,是企业的决策,惊人庞大的国民经济总量不过是企业产出加总之和。就是屡占新闻头条的宏观调控,也是试图运用政策工具,间接约束和影响企业决策与行为。

倘若回顾,一个根深蒂固以国家为本位的社会,究竟是如何转向以企业为本位的市场经济,那么除了到思想政治伟大变革里寻找答案,我们还必须到改革第一线,在那些敢为天下先的创制企业的实践者那里,发现乾坤扭转的真正秘诀。

从“书生下海”到“世界500强”

简要梳理一下,当下活跃于中国经济里数以千万计的企业,大致上有三条来路。第一,改革原国企与集体所有制企业;第二,开放引进外资企业;第三,新兴民营企业。这三大“企业发生物种”当中,又各有具体路径、演化机制相异的细分类别,共同构成极为丰富多彩的中国企业种群生态。

陈东升近期出版的新书《战略决定一切》中,是改革开放后新创办民企里的一个精彩案例

故事开头,是1983年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从武汉到北京一个国家单位报到;故事主线,是本书作者怎样从国家单位“书生下海”,开启创办一家民营企业的艰难历程;故事结局,则是在全球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从此多出一艘被标记为“世界500强”的商业巨轮。身为中国经济变革的观察者、研究者,理性上再冷静、再客观,怕也难掩感性上的激动:这样的故事究竟是怎么在一代人之中发生的?

当然归结为改革开放大时代。不过也不尽然,因为同一个大时代里多少下海豪杰,包括高学历书生下海办企业的,出师未捷、壮志未酬的也所在多有。那么,是不是本书作者鸿运高照、运气特好?有点道理。但潮起潮落几十年,运气老是眷顾陈东升,时间老是做泰康的朋友,怕总有运气解释不了的法门吧?

事实上,时代、环境、潮流、运气,哪样都不可缺,但是要集万千有利因子于一家企业之身,企业家的谋划、运筹、决断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断不可少。所有成功的黄金组合之中,那些可遇不可求的时与势,实在勉强不得,想搬也搬不来。但那些可作为、可学习、可能动发力的,特别是经由本书作者那样用心概括、提炼和总结的他山之石,就是明眼人不会轻易放过的宝贝。

读书怕也要以问题为导向吧?我读此书的向导,除了多年关注中国经济转型,特别是如何从单位本位转向企业本位这样一条大线索,还有一条与民企特别相关的小线索。那就是,白手起家的民企,究竟如何通过“本事-本钱”的交替互换,逐步积累起对付市场不确定性的企业之本,持之以恒,以本博利、以利固本,最后在市场里成就一家了不起企业的梦想。朋友,你不妨也试试,带着一条问题线索开始阅读,并通过阅读,得出启迪自己的认知。

最后,当社会转入以企业为本位的发展路径,经济画卷的展开无论如何总与过往不同。不会一条大道笔直向前,转型的起起落落在所难免。在每个重大转变的关键节点,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本事都具有特别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来自实践当事人亲自提炼和概括的经验总结,是给未来继续深化的经济转型,给未来的企业人,献上的一份精神食粮。

2024年8月14日 陈东升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中国本土原创商业思想与管理智慧集大成之作,世界500强企业创始人30余年商业实践总结与反思,“92派”领军企业家陈东升商业智慧首次公开。周其仁倾情作序,深度复盘战略制胜背后的底层逻辑、价值取向以及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