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浓浓的年味中
人们相互拜年、祝福新春
在返乡中慰藉乡愁
在团圆中释放思念
在欢聚中凝聚力量
新华社的这些照片
记录了一代代人的春节记忆
承载着对更加美好未来的期待
1959年春节,天津居民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在吃团圆饭。 新华社记者 盛果 摄
2024年2月9日,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一户居民在家中吃年夜饭。 新华社发(赵永章 摄)
1966年春节,江苏南京市民在夫子庙选购花灯。 新华社记者 汪文华 摄
1980年,浙江绍兴柯桥农民在购买年货。 新华社发
2023年1月10日,市民在云南昆明市螺蛳湾商贸城选购春节饰品。 新华社发(郝亚鑫 摄)
2024年2月12日,游客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国古城景区观看舞龙表演。 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2018年3月2日,一支锣鼓队在河南浚县古庙会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23年1月23日,观众在江苏盱眙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观看打铁花表演。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024年2月10日,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矿亭村村民进行舞龙表演。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4年2月10日,在河南商丘古城春节民俗表演巡游活动上,游客与民间舞龙队互动。 新华社发(李恒 摄)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大屏幕播放春节宣传视频。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新华社巴拉圭亚松森12月4日电 特写|与世界共享“春节快乐”
新华社记者朱雨博 周永穗
“我宣布,委员会决定19.COM 7.b.29通过!”木槌敲下,发出清脆声响,掌声随之响起。
这是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拍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当地时间4日11时14分许,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拍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中国代表团庆祝春节申遗成功。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春节申遗,成功啦!这标志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中国项目达44个,总数居世界第一。
评审结果公布,年味十足的旋律响彻会场,春节文化符号占据会场大屏:春联、舞龙、中国结等元素轮流登场,现场顿时喜气洋洋。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拍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中国代表团向前来祝贺春节申遗成功的代表赠送红包。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乐声渐息,现场数十个国家代表起身,来到中国代表团席前握手祝贺。一些代表甚至能用流利的中文说“春节快乐”。我方的回礼也颇有“年味儿”——装着福卡的红包,寓意将春节申遗成功的欢乐分享给更多人。
本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对新华社记者说,祝贺春节申遗成功,祝贺中国人民。中华文明悠久而灿烂,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为许多国家树立榜样。
还有一个多月,乙巳蛇年春节就要到了。会议现场,中国代表向各国朋友发出邀约:“欢迎大家到中国体验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
乌克兰:保护科布扎和轮式竖琴传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