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聚焦“奋进新征程 担负新使命” 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昆明开幕

  3月30日,内容为王·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案例分享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图为分享会现场。新华网发

  新华网昆明3月30日电(记者黄博阳 潘子荻 雷东瑞)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新华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的内容为王·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案例分享会30日下午在春城昆明举行。

  作为今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主题活动之一,分享会邀请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军政治工作部、四川广播电视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自媒体创作者等多个入选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的主创团队,从创意策划、形式手段、语态表达、传播策略等方面,多维度解析爆款背后的独家秘笈,释放内容为王、精品至上的鲜明导向,引领网络正能量创作主体开展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双向奔赴。

  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车玉明从中美元首会晤报道中新华社的一件爆款作品《“您认识这位年轻人吗?”》切入,讲述了图片视觉在时政报道中的创新表达。他认为,通过图片、视觉报道把宏大主题故事化、形象化、具体化,是提升时政报道传播效果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这就要求摄影记者有预见性、时刻做好准备,文字、摄影记者要打好配合,编辑要通过关联等深化时政摄影的思想性,从而让图片视觉报道达到“一图胜千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应该如何创新形态?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社交媒体运营一室主编徐丹结合长视频《风雨落坡岭》,给出了答案:用户思维。只有在生产模式上注重用户参与,在内容承载上从用户视角出发,在表达上尊重用户感受,才能使真正有情感价值、社会价值的作品获得长久而深刻的生命力。

  如何讲好中国文物故事?人民网编委、人民视频董事长陈星星结合纪录片《何以中国》,认为要用思想伟力激发文化魅力、用传播创意定位文化活动、用全网资源点亮文化灿烂,要在“四力”上下足功夫。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打破大小屏间的“次元壁”,进行深度融合?央视网副总经理魏驱虎表示,在报道中只有向“巧”发力,从细节处找角度;向“深”挖掘,在强时政里找深度;向“新”而行,以技术赋能拓维度,才能让传统新闻网站不传统,让大小屏融合互动,画出最大同心圆。

  去年中国海军护航15周年双语宣传片《16频道》火出圈。谈及创作背后的故事,海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副主任陈国全说,宏大的历史叙事,需要用打动人心的情感细节,以全世界都能听得懂、看得见的表达方式,阐释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重大活动现场如何抓“活鱼”?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副主任、四川观察副总编辑冯欢认为,媒体要善于更多地从用户思维出发,找准引发情感共鸣的细节,正能量完全可以成为爆款,拥有大流量。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何会成为热搜榜上的常客?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主任、云新闻客户端负责人谢炜结合最近爆火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短视频挑战赛,认为要从“人无我有”的角度巧妙设置议题、挖掘区域特色,通过抓热点、会“玩梗”、打造专属“BGM”等系列方式,激发出网友参与热情。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副部长谭小建以《讲好铁路暖心故事,在风雨中传递守望相助正能量》为题,分享了K396次列车被困滞留105个小时救援的新闻报道,表示通过一个个“铁路蓝”故事、“热心人”故事、“中国红”故事,诠释了风雨同舟的责任担当,传递了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传递出强大正能量。

  《什么是河南》《什么是杭州》《成都倒计时3000年》这些爆款视频是如何炼成的?星球研究所内容总监张粹格表示,只有穷尽所有资料、提出经典观点、呈现超凡视觉,才能用极致作品向全球网友讲好中国地理。

  分享会上,“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网络传播经验评选结果发布,15篇佳作榜上有名。此次评选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组织。入选作品围绕网络传播规律、内容创作经验等主题撰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揭示了网络爆款背后的流量密码。

  活动最后,现场颁发了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荣誉证书和“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网络传播经验评选结果荣誉证书。(记者王志艳 赵宇娇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