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汇聚新动能 发展提质跑



位于晋中市榆次区的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吉利晋中基地)的甲醇重卡。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工作人员在位于工作人员在位于晋中市榆次区的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晋中市榆次区的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吉利晋中基地)甲醇重卡生产线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游客身着传统服装在平遥古城拍照留影。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位于长治市高新区科技工业园的一家公司内,工作人员在调试氢能设备。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在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大小游客开启了一场视觉盛宴(资料图片)。



在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马兰矿,工作人员在对井下设备进行远程操控。新华社发



位于晋中市榆次区的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2024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一架载人无人机。 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太震撼了!以前只在航拍视频中看到过,今天亲身领略从直升机上俯瞰山西临汾的乾坤湾,那种美真是难以言表!”刚刚结束飞行之旅的游客陈荣,满脸兴奋地向记者分享她的感受。
  今年国庆假期,前来临汾飞行基地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今,打个“飞的”瞰临汾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
  从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到清洁能源的高效转化,山西在能源革命的壮阔波澜中勇立潮头;从通航示范省的稳健构建,到低空经济的迅猛崛起,山西在通往蓝天的广阔赛道上加速驰骋;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入,到业态创新的全面拓展,山西在文旅产业激活城市内在活力中不断突破。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如今的山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转型大戏已然拉开帷幕,正精彩演绎。

煤海新颜
绿意蓬勃

  太原生态修复“西山模式”、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忻州地热利用……在近期落幕的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上,2024年能源革命成果展精彩纷呈,一个个能源革命的山西实践让参观者目不暇接。
  步入山西展厅,滚动屏幕上的数字跃然眼前: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80%以上;全省外送电规模达746.6亿千瓦时,增长2.1%;全省建成新型储能项目23个,规模90.5万千瓦……一串串数字生动诠释着未来能源发展的无限可能。
  展厅之外,山西各地的能源革命实践如火如荼,一幅幅热潮涌动的能源革命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太原市民的出行方式中又增添了一抹绿意——氢能公交专线。投入运行的美锦氢能公交车,以其宽敞明亮的车厢、简洁舒适的内饰、安静平稳的乘坐体验,特别是氢能作为动力所展现的无污染、零排放特性,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据美锦氢能事业部山西区总经理马凯介绍:“目前美锦能源氢能产业链上已聚集了20余家各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控股子公司飞驰科技累计推广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近3600辆,旗下飞驰科技和青岛美锦两大整车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年产能1万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安全运营里程已达2亿公里。”
  乘坐氢能公交车南行,记者来到太原市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公交车所用的高纯氢就来自这里。
  产业园内,一座250孔7米的顶装焦炉正在生产焦炭。而在80多公里长、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络里,输送着焦炭所产生的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又以每小时20万立方米的处理速度开启“变身”之旅。
  副产品中,部分焦炉煤气可加工转化生成为工业高纯氢、液化天然气、甲醇或合成氨;煤焦油可开发为针状焦、碳纤维等高附加值的碳基新材料……曾经令各焦化企业头疼的副产品,在这里不仅实现了100%利用,还把这里入驻的多家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连接在了一起,多条产业链构建起了现代煤化工全产业链新格局。
  从传统的粗放式开发到精细化的深度利用,从低端的产业形态向高端的价值链攀升,从单一的产业结构向多元集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迈进……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增量的同时,致力于煤炭及其上下游产业的低碳改造,将每一块煤炭“吃干榨净”。
  在晋中市吉利甲醇重卡项目总装车间,一辆辆动力强劲、外形威武的甲醇重卡正在等待最后检测。90秒就能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每4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甲醇重卡……
  作为全国较早从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应用推广的地区,晋中市从甲醇经济入手,探索煤与绿氢绿氧耦合制醇、生物质制醇等低碳零碳工艺,加快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
  “力争到2025年实现年生产10万辆甲醇乘用车、年制备100万吨甲醇、建成100座以上甲醇加注站、年生产5万辆甲醇重卡、建成5个甲醇经济小镇目标……”晋中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建岗向记者描绘着千亿级甲醇经济产业的宏伟蓝图。

逐梦低空
飞跃未来

  1956年,一架从苏联购进的安-2型飞机飞抵山西晋城上空,开展航空物探放射性磁测飞行作业,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三晋大地首次通航作业,也由此翻开了山西通航史的篇章。
  搭乘直升机缓缓升起,一幅灵动的黄河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蜿蜒盘桓的乾坤湾,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一静一动,一柔一刚,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
  “随着吉县壶口瀑布、永和乾坤湾、洪洞大槐树、霍州七里峪、乡宁云丘山等飞行基地实现常态化飞行,我们在全国投入运行的飞行基地已将近20个。”作为一家成立十多年的航空运营服务企业,山西龙城飞鹰航空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临汾正以低空文旅应用为牵引,全面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未来将串联起全市域17个县(市、区)低空文旅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基地和制造基地。”临汾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青萍介绍。
  随着临汾市加快落地集无人机生产组装、维修运营、人员培训、指挥平台等于一体的全链条项目,进一步拓展城市空中通勤、无人机物流配送、森林防灭火、低空旅游等场景应用,一个可复制推广的低空经济空地一体化示范区正在临汾逐步形成。
  今年5月,山西率先出台《山西省加快低空经济发展和通航示范省建设的若干措施》,在应用场景、基础设施、产业链条、通航消费、人才培育等五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
  一批好项目、优企业、精英才纷纷在山西落地生根,将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山西通航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太原市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西喆航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已装配好的两座直升机正等待交付。项目达产后,山西喆航可年产直升机300架,成为山西乃至全国轻型直升机生产制造的头部企业。
  2016年成立的大同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同时具备固定翼飞机、旋翼机和无人机制造资质,是山西省第一个获得民航局飞机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大同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申定龙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加大了在C42E飞机电动无人化货运版研发上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力争明年实现样机首飞。”
  “B9743,保持当前高度,过A点报……”在芮城新南张机场塔台管制室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引导飞机起飞和降落。
  作为山西首家由县级政府主导建设的A1级通用机场,芮城新南张机场自2023年6月9日正式通航运营以来,不断拓展通航飞行业务,抢滩低空经济新蓝海。
  “目前,机场已保障各类航空器安全起降4.5万架次、安全飞行时长6200余小时,并和16家单位签约合作,各类通航业务持续增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芮城县通用机场服务中心主任相媛说。
  随着低空经济的崛起,山西仿佛插上了翅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逐梦“天空之城”。

数字赋能
智慧文旅

  踏着孙悟空的筋斗云,穿梭于表里山河,领略大同云冈石窟的庄严,感受忻州五台山佛光寺的古老韵味……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正式上线,为山西的文化元素提供了一个面向全球游戏玩家的数字化传播窗口。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黑神话:悟空》游戏制作团队的合作是‘双向奔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张晴告诉记者,早在四年前,山西省文旅厅已与游戏创作方对接,游戏开发团队通过高精度的3D扫描技术,将山西古建筑的细节还原到游戏中,使游戏场景在建筑风格上具有极高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价值。
  “根据系统监测,游戏发布后,‘彩塑’‘小西天’‘云冈石窟’等成为热词。发布两天内,仅‘隰县小西天’百度搜索指数整体同比上升605%,环比上升247%。”通过“山西·文旅云”综合指挥平台,景区到访人流量趋势分析、地市客流接待量排行、热词云图等数据呈现在眼前,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着全省景区动态。
  人在游,数在转,云在算。“山西·文旅云”不仅有面向文旅管理者进行行业监管、产业监测、综合执法的智慧文旅管理“一张网”,还有面向文旅企业的运营平台,以及面向游客的综合旅游服务平台“游山西”,为全省“一盘棋”和区域协同、纵横贯通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出可行可用有效的绿色通道。
  数字化技术不仅给山西文化资源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山西文旅业开拓了新模式。位于晋中市平遥古城内的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在国庆期间迎来客流高峰,游客们置身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数字影像世界,感受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蓬勃活力。
  “早就听闻古城中开了一家科技艺术馆,这次专程来打卡!”馆内,来自吕梁的郝梅正与好友沉浸于艺术与科技相融的数字光影世界,恍若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作为构建“文化+旅游+科技”文旅产业链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崭新旅游体验方式,平遥科技艺术馆采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投影技术、异形投影融合技术、红外线感应装置、水流控制系统、内投球技术、激光成像环境营造等前沿科技手段,带领观众从不同的时空、空间维度沉浸式感受平遥,以更加鲜活、灵动的方式展现平遥文化与三晋文化。
  “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文化和旅游业正在发生迅猛而深刻的变革。这既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蓝海。”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陈少卿表示,山西将聚焦数字赋能与智慧文旅新课题,更好运用国内领先科技,加快推进山西文旅业数字化发展提质增效。(《光明日报》10月25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