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新办20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会上表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10年来,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到2023年,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累计提高7.7个百分点。工业、交通、建筑和人民生活用能方式发生深刻转变,油品质量实现由国三到国六标准“三连升”,对大气质量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

  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水平实现新跃升。2013年到202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累计增长35%,原煤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原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水平,电力装机、天然气产量实现翻番。风电发电装机从7600多万千瓦增长到4.4亿千瓦以上,增长了近5倍,光伏发电装机从1900多万千瓦增长到6亿千瓦以上,增长了30多倍。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500千瓦时增长到接近1000千瓦时,翻了一番,14亿人民用能需求得到有力保障。

  能源科技现代化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等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山东石岛湾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工程建成投运。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重型燃气轮机研制不断取得新突破。特高压输电、高参数煤电等技术保持世界领先。风电形成从设备制造、开发建设,到运行维护的完备全产业链体系,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水电全产业链领先全球。

  能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能源法治保障不断强化,能源法草案已进入全国人大审议程序。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社会用电量60%以上实现市场化交易配置。油气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能源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迸发。

  能源国际合作全方位拓展。海外油气合作区和进口通道进一步巩固增强。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华龙一号海外首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产,与周边7个国家实现电力互联。成功打造“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两大主场外交机制,我国日益成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要求能源供应可靠保障。与此同时,能源发展还面临“双碳”目标要求,包括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在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推进“双碳”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和“双碳”目标,如何统筹能源的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我们将统筹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章建华表示,一方面,要做好消费侧节能降碳的“减法”。深入实施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电能替代,增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1200万台左右。争取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高到30%左右。另一方面,要做好供给侧非化石能源提质扩量的“加法”。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统筹推进核电、水电、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同时,促进绿电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记者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