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我省安排部署12项重点工作

  本报讯(记者杨文俊)推动落实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制度;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争取遴选350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做好工会“爱心驿站”建设、职工疗休养、大龄和低技能农民工各项帮扶和维权服务;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近日,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座谈会召开,围绕做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个方面,安排部署了12项重点工作。
  在思想引领方面,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车间”宣讲活动;持续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大非公经济党建带工建力度;加强试点典型选树工作,叫响做强“大国工匠”“三晋工匠”“最美劳动者”品牌。
  在建功立业方面,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级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全省“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展,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培养更多工匠人才和技能人才。
  在素质提升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全面推行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政策体系,统筹优化培训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启动“五年制”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扩大高本贯通培养规模。
  在地位提高方面,精准常态化开展维权服务,做好工会“爱心驿站”建设、职工疗休养、大龄和低技能农民工各项帮扶和维权服务;推进厂务公开、职代会、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见实效;深入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安康杯”竞赛等活动,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在队伍壮大方面,拓宽畅通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企业探索设立技能专家、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岗位;健全企业工资动态增长机制,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劳动用工备案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和待遇。
  据了解,我省“产改”工作自2017年启动以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出台了一揽子求真务实的政策举措,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注重强化工作合力,“产改”工作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委督查事项;引导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创新创造,连续9年开展“五小”竞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培训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受到全国总工会通报表扬。在2023年度全国对我省“产改”督查结果中,我省获评“优秀”等次,这也是我省连续两年获此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