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观晋 | 山西这个地方的古村古建,为啥能“出圈”?

“小芹呢?小芹去哪了?”夜晚,杨家东院的红灯笼亮起,近百名游客坐在小马扎上。随着俏皮轻快的音乐,一位泼辣的妇女,身穿花布衣裳,从一侧偏房中走出,扭着夸张步伐上场,来人正是“三仙姑”。

这是山西高平市苏庄村。当地创作的《小二黑结婚》沉浸式体验剧正在上演,该演出取材自山西作家赵树理的同名小说。

山西省高平市苏庄村,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同名实景剧演出现场。王剑 摄

在高墙小院中、老旧的院房门口,演员不时穿梭演绎。苏庄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几百年的四合院建筑成了沉浸式演出的天然舞台。像这样的村庄,在高平市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如同一部史书,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这是一个“抓一把泥土都能渗出文明汁液的地方”。有中国传统村落61个,占全市304个行政村的1/5,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占5个。同时,还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其中有国保和省保单位各22处,是名副其实的古建之乡。

面对如此众多的古村古建,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人们心头:高平的古村古建,何以在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中脱颖而出,成功“出圈”?

破题之路:保护为先,重塑古韵

高平,春秋称泫氏,战国称长平,北魏至今称高平。厚重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古建遗存。

被誉为“活着的古村”的良户村、最早的木结构住宅元代姬式民居、唯一一个有断梁结构的宋代崇明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金代戏台,保存着罕见北宋时期壁画的开化寺……

高平市釜山村棋盘六院,是高平市现存颇为完整的一处清代所建的民居大宅院。王剑 摄

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始建于金代的古戏台上,青年演员在为村民表演当地非遗地方戏上党梆子。张武军 摄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高平市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将古村古建保护作为首要任务。2023年11月,高平市政府发布了《高平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着重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完善管理体系,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釜山村的棋盘六院里,高大两层古建质朴自然,门楣上的木雕繁复美观。院子里一间泥塑工坊内,非遗传承人史月明正在创作。

高平市釜山村,古泫泥塑非遗传承人史月明向游客展示泥塑技艺。王剑 摄

只见两米见长的木桌上,十几厘米高的泥塑在转盘上左右转动。取土、捶打、揉、搓、按、捏抹……随着娴熟的一连串动作,原本光洁的泥人,穿上了栩栩如生的大褂。又一个推捏动作,泥人的衣角忽然“飞扬”。“好厉害!”活灵活现的姿态惊艳了在场的所有游客。

釜山村的热闹,离不开古村古建的保护发展。

“院内杂草丛生,屋顶跑风漏雨,以前是村中很多古建的常态。”指着院落中一处房间的木雕窗棂,高平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斌介绍:“部分窗户以前严重缺失要件。我们本着修旧如旧、不破坏风貌的原则,参考其他古院落的构件和设计,按图索骥修复。”

破而再立:“千万工程”,焕发新生

在釜山村,游客乘坐观光游览车,沿栈道环湖而行,湖面在微风吹拂下碧波荡漾。已经摆放好帐篷的露营基地,静静等待着游客光临。

俯瞰釜山康养区贾村风貌。张武军 摄

近年来,高平市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致力走出一条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之路。

2018年起,高平制定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聚焦炎帝大道沿线村、太行一号沿路村、历史文化名村等六类重点村先干起来,从看不见的管网入手,一体化推进供水、供暖、供气市政“三供”和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

“三面环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在这个山美水美之地,只有人居环境好起来、生态环境亮起来,才能让古村落和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高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科长牛中兴说。

在良户村新建的民居中,古朴的木门背后是一处现代化的民宿,沿着阶梯上到二楼的观景台,宽阔的台面上挖空一处,苍劲的古树拔地而起,穿过民宿的建筑主体,向天空探去。

高平市良户村巷道。良户村历史悠久,古建众多。苏唐诗 摄

原村乡乡长张涛介绍说,“这棵古树是我们特意留下来的,为的就是让传统村落景观和年轻化、市场化的建筑景观相结合,达到融为一体的效果。”

当古村古建的独特资源,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优势融合起来,定位转型的方向便呼之欲出——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高平市的古村落中,旅游民宿与古建筑巧妙结合起来,吸引更多游客在旅居中感受高平文化。

出圈秘籍:差异赛道,行久致远

“在我们眼里,最美的颜色就是中国红。苏庄的体验太好了!”在苏庄村,站在有数百年历史的贾家老院里,背后古老的砖墙间,散发出阵阵温柔的灯光。对着镜头定格下美好的瞬间,高平市民李响和妻子欣喜不已。

俯瞰山西省高平市苏庄村。张武军 摄

近年来,苏庄村依托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通过环境整治、古院修缮,把婚庆礼仪与苏庄古村落建筑历史相结合,打造“太行人家·喜镇苏庄”品牌,发展婚庆旅拍、康养旅游等产业,古村逐渐复苏,乡村振兴迈出坚定的步伐。

在古村古建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高平市注重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这是高平古村落能够“出圈”的秘籍。

每个古村都根据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例如,苏庄村主打“喜镇”品牌,依托清代晋商大院和丰富的婚俗文化,发展婚庆旅游;良户村则以“太行人家 书香良户”为主题,创建“良好家风+治理有效”的特色品牌。

俯瞰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张武军 摄

游客可以在高平的古村落中亲手体验剪纸、刺绣、泥塑等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高平市釜山村,高平剪纸非遗传承人赵玉先在教授外孙女剪纸技艺。王剑 摄

“近年来,我们挖掘打造了喜镇苏庄、慢享釜山、寻梦小镇、梨乡铁炉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建成了蔡志忠美术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旅游‘打卡地’。”高平市委书记原健说。

去年,以古村古建为主要代表,高平全市接待游客472.5万人,门票收入56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7.84亿元。

古村“出圈”,是去芜存菁的取舍,是挖掘独特价值,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屹立千百年的古建筑,手工艺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坚守,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皆是高平“出圈”的底气!(记者郑洋洋 实习生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