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侯立虹:秦始皇永垂千古的五大丰碑——电视剧《秦始皇》感悟之三

天下大势,顺之者昌。上应天时,下得地利。人和居中,可谓大悟。

知道过去,明白现在。感悟未来,大道大德。中华文明,天下一家。

读侯立虹《 秦始皇》三篇感悟文章有感

大道理

2023年11月25日19:03:34

1.jpg



【引言】千百年来围绕秦始皇的评价,始终存在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也存在着把握历史发展主题与历史虚无主义编造戏说历史的较量,更存在着以史为镜与歪曲历史含沙射影发泄私愤斗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准确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指示,发表电视剧《秦始皇》系列感悟,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秦始皇这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实事求是看待秦始皇实现大一统等奠定中华民族辉煌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借评价秦始皇指桑骂槐开国领袖的倾向,真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秦始皇乃电视剧《秦始皇》的主角,更是公认的千古一帝。他建立的丰功伟绩,留下的不朽丰碑,实可谓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任谁都否定不了。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胆略气魄,那“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吞山河,永照千秋史册。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其盖世奇功、不朽伟业、卓越贡献,表现在胆略气魄心胸和格局很多方面,反映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诸多领域,但集中凝结在统一六国结束中国几百年混战,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政权的秦朝;以前无古人的胆略气魄取缔分封制,实行基本沿袭至今的郡县制;实行消除沟通、流通和交通障碍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同轨、道同距等揭示人类社会运行基本规律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全面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秦朝可灭、华夏不能灭的格局,进行了抵御外族侵略,收复岭南和河套地区等奠定大中国“地大物博”的一系列福泽千古的开疆扩土壮举;创造众多历史上首例首次的名副其实的丰功伟绩,修建名垂千古的防御工程又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留下兵马俑等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宝贵遗产。秦始皇这五大方面的杰出重大而无与伦比的贡献,建立了永垂千古的五大丰碑。

实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局面,是秦始皇第一大丰碑

秦始皇这个第一大丰碑的“大一统”,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10年时间,攻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个“大一统”,不仅仅是夏、商、周的地域上统一,更包括在中央建立高效处理和管理国家大事的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以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的国家政治、政权实质性统一。这个“大一统”,是涵盖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律等方方面面统一,确立适应大一统的经济、思想、文化和法律等方方面面制度,消除夏商周政令推行的各种障碍,实现农业生产、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实质性统一。这个“大一统”,与夏商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依然处于分裂状态只是地域统一有着本质不同,是实实在在政权、管辖权、治理权的统一。以交通为例,不只是实行车同轨,而且以京师咸阳为中心设计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山东一带,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又修筑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900公里的直道,还在今天的四川、云南地区开山凿岩修筑了虽然狭窄,但重要性堪比驰道的五尺道,征服岭南后,又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构建了一个以成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特别彰显了交通是政治、经济命脉,充分发挥了交通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所以秦始皇这个巨大贡献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是当之无愧的丰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最近有个微笑导读的歌颂秦始皇的历史伟人视频,从当今的巴以冲突,论述秦始皇的伟大;从与中国面积差不多的欧洲四分五裂,论述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等实现文化认知、政治制度、经贸流通高度统一的深远意义;彻悟欧洲之所以分裂成44个国家,至今仍在互相争斗,就是因为没有秦始皇这样伟大的人物。网友留下“秦公万古,中华第一人”“功德无量,力挽狂澜,盖世无双独剑天下第一,英雄盖世义薄云天”“第一个华夏版图奠基人”等跟帖,可谓一言中的,恰如其分。

加快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推出全国农业整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兴修名垂千古的水利工程,是秦始皇第二大丰碑

战国时期,由于多年征战,对农业手工业破坏较大,加之纵横家、门客和商人等的一举成名、一举暴富、一举衣食不忧,对脚踏实地生产、老老实实发展经济很不利。所以秦始皇统一后,不仅非常重视经济发展,而且采取种种举措发展农业这个根本。首先是进行土地确权,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秦自商鞅变法以后,新型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起来,军功地主与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度成为最基本的农业经济形态。秦始皇统一后将这一制度推向全国,利用战争后存在大量无主荒田的现实,通过授田的形式承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然后“以其受田之数,无豤(垦)不豤(垦),顷入刍三石、藁二石”,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客观上也督促农民积极播种土地,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巩固发展。
其次,推出全国农业整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秦始皇统一后,针对春秋战国时代周室衰微各自为政阻碍农区间交流与联系的弊端,着眼全国利用中央集权干预社会经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巩固统一与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以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交通“五统一”为促进农耕贸易基础,进一步统辖规划农业,颁行统一的农业政策,全面加强农业管理,普遍推行先进的农业技术,致力于周边农牧区开发和农业交流,促进中国农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秦始皇还“亲巡天下,周览远方”,以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其中也包含着对农牧业生产的指导、考察。在统一后的十余年间,秦始皇多次巡行陇西、北地、郡县,以及碣石和北方边塞,实施“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等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举措。设立专门负责农业的官员,不仅在中央设置位列九卿远高于三代时期下大夫级别的治粟内史和各级地方农官,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标准,构建了统一的、卓有成效的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的农官体系,翻开了中国农业历史新的一页。
再就是兴修水利。秦始皇发展农业的最大功绩,就是实施名垂千古的重大水利工程,改变祖祖辈辈望天收的现状。统一前就顶着巨大压力粉碎敌人疲秦之际,修建了长达300余里关中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统一后又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美誉的灵渠,虽然是为征伐岭南运载军粮而修,关键是战争结束后进行修整,使其承担水路交通要道,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族人民往来等方面的功能,而后在长达2000多年间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使灵渠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成为造福社会和后代的标志性水利工程。2018年灵渠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强制推行巩固统一的文化思想,打击妖言惑众的分裂逆流,坚定果断反复辟反倒退,是秦始皇第三大丰碑

秦始皇统一后最大的隐患是六国贵族梦想重新各自为政的复辟活动,最大的思想混乱是儒生方士散布流言蜚语和歪理邪说,企图回到一张嘴横行天下的招摇撞骗生活和门客食客的不劳而获寄生生活。所以秦始皇不仅以统一文字为思想语言交流基础,而且下令销毁民间所藏的有利于复辟的六国书籍即“欲亡其国,先亡其史”,禁私学即杜绝借讲学散布危害国家统一的言论。更重要的是对不思悔改、坚持散布歪理邪说的方士,顽固对抗政府、鼓吹复辟倒退的儒生计四百余人,全部坑杀于咸阳。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也是历代儒生抹黑秦始皇攻击秦始皇暴君的证据。但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真解读剖析,秦始皇烧毁其他国家的史书,目标就是要让人们忘掉自己是楚国人、是齐国人、是韩国人,牢记现在大家都是中国人,这是秦始皇统一天下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坑”杀妖言惑众的术士和与之有牵连的抑或少数的顽固鼓吹复辟倒退的儒生,不容许他们制造对统一的不满,不容许他们煽动六国后代反对新政府,这是无论哪个朝代都会做的巩固政权的措施。更何况超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多的是,如朱棣对不愿意为自己当皇帝写诏书的方孝孺诛十族,再如清兵入关实行的“剃发令”,清代皇帝为巩固统治从顺治皇帝开始兴起的文字狱,等等。进而言之,前苏联放任西化渗透兴风作浪,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中国共产党决不容许颠覆新中国的逆流,要确保新中国的人民江山不被颠覆。所以每当有人借古讽今用秦始皇来影射毛主席时,毛主席都毫不隐讳地赞赏秦始皇,尤其是针对有人批评共产党建国初期“镇反”是暴政时说“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骂我们是秦始皇,不对,我们超过了秦始皇一百倍”。秦始皇历代被抹黑谩骂,归根结底是得罪了文人,看看现在类似秦始皇时期儒生的公知,看看他们的肆无忌惮,看看他们的猖狂,就会特别理解当年的秦始皇。这些卖身投靠的公知,端着共产党的饭碗,砸着共产党的锅,西方给一点狗粮便狂犬吠日般抹黑领袖、丑化英雄、攻击社会主义中国,甚至跑到国外还不忘侮辱祖国,这些要翻天的公知,不是比当时的儒生更可恨吗?不是也应该坑杀吗?

南征百越而移民经营岭南,北击匈奴而收复河套,开疆拓土奠定大中国“地大物博”版图,是秦始皇第四大丰碑

中国在夏朝、商朝、周朝时期领土并不大,夏商不过是今天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即使领土最大的周朝,也只是东北到辽东半岛,西北到陕西南部,往南到长江流域。秦始皇最大功绩,就是不满足统一六国,北征南伐继续开疆拓土,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大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是征伐岭南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久,就派50万大军南下征伐被称为百越之地的岭南(五岭之南地区,五岭即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骑田岭、大庾岭),相当于现在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全境,以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面积在50万平方公里左右,经过4年血战终于将岭南纳入大一统之中,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同时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发展,命进军岭南的赵佗等将士屯戍,还不断向岭南移民,带去先进文化和农业、手工业技术,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平定岭南之战,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之战的胜利,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地区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为两广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促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对之后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以及岭南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是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平原。秦始皇统一后,首先把目光投向正在崛起并屡屡南侵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公元前214年,命令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往北进攻匈奴,最终“北却匈奴七百里”“收河南地”。第二年,秦朝军队又夺取了高阙、阳山、北假等地。收复河套平原之后,秦朝在此设立了九原郡和四十四个县。为了巩固边防,进一步开发河套地区,秦始皇对河套实行了移民实边的政策,并为后代所借鉴,为中国的边疆开发和防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依旧雄心不已的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的版图,在中国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地位。

修筑防御工程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留下兵马俑等彰显中华文明珍贵文化遗产,是第五大丰碑

秦始皇的千古不朽,还在于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最让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就是万里长城和兵马俑。
一是中华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尽管长城修筑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始建于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的燕国,尽管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整修的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长城,但真正成为抵挡匈奴的防御工程,是在秦始皇时期;有目的地将原来长城连到一体成为磅礴气势、宏伟规模的旷世工程,发挥其防患作用的,也是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为何修筑万里长城?因为秦朝建立后,实行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经济社会逐渐发展,百姓日常生活走入规范,农耕贸易交通日渐红火,可北边的领土不断遭到擅长骑术骁勇善战的匈奴侵略,还抢去黄河边上的河套地区一大半。秦始皇先是委派大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兵力平定匈奴,成功收复河套地区,接着构筑防止匈奴南侵的牢固屏障,把赵、燕、秦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进行加长一些,形成一条牢不可破、抵御侵略的坚固壁垒。万里长城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且不说需要国家拿出多少钱,也不说修长城的士兵、劳工就有好几十万人,再算上老百姓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单说修建长城采用的很古老建筑方法,就足以证明万里长城的不易和牢固,先铺一层生土,然后在生土上压一层黄土,黄土要压得十分紧密、结实,才能支撑起城墙的重量,然后用黄粘土夹小颗碎石修筑城墙,就这样一点一滴平均垒砌到7.8米,有些紧要地段高达14米;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由内填泥土碎石的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总厚度都超过两米,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能有如此伟大的建筑工程问世,不得不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不能不让人赞叹。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无不夸赞它所融汇的古人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既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因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成为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丰碑。
二是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亦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1974年3月11日发现兵马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有多么珍贵?兵马俑陪葬坑占地达2万多平方米,有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马8千余件,青铜兵器数十万件,这件规模宏大的陪葬坑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陵寝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兵马俑不仅有士兵与军吏的身份上区分,军吏有低级、中级、高级,兵俑有步兵、骑兵、车兵之别,而且惟妙惟肖,数以千计却不见一张重复面孔,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绝不是有人臆测的由活人制作而成,而是比照真的将士和表情制作而成,一尊一俑,一人一面,使得秦兵马俑富有巨大历史研究价值,先后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来中国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进行了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歌颂。秦始皇兵马俑真的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兵马俑究竟有多少?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秦始皇陵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钻探部分仅占十分之一,陵园中心部分约2平方公里,比较清楚地下埋藏的也只占中心区的三分之一,已经发现的五百多座各种各样的陪葬坑和各种墓葬,以及数百万平方米的宫殿建筑基址,都还没有正式发掘。而且自1974年发现兵马俑,接连不断发现新的陪葬坑、陪葬墓,近年来又发现了一座较大的动物陪葬坑。秦俑考古队已历经两代人,退休的考古队首任队长袁仲一认为“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工作仍任重道远,考古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几代人,几百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由此可见秦始皇兵马俑宝藏的丰富和挖掘价值。秦始皇为什么要制作兵马俑?除了秦始皇遵循“以俑殉葬”的殉葬制度,主要是为了彰显国力。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朝,所依靠的就是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活着指挥这支军队,死后也要指挥这支军队。这些精美绝伦的陶俑代表了秦朝的强大军事力量和文化成就,也从侧面反映秦始皇的奢侈浪费等负面影响。尽管“秦始皇”与“万里长城”“兵马俑”紧紧联系在一起,尽管秦始皇兵马俑创造了中国文化瑰宝和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兵马俑与万里长城有本质不同,万里长城是主观创造的积极丰碑,兵马俑只能是秦始皇客观上形成的历史丰碑。无论怎么说,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和丰功伟绩,都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这首广为传唱以万里长城象征中国人民坚不可摧精神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既把万里长城当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遏制无数外敌入侵的见证,也把万里长城当作激发爱国热情,重振中华民族雄风的寄托,既是对祖国锦绣河山爱慕之情的表达,也是对秦始皇不朽功勋的铭记。
参考文章:1、秦始皇用活人烧制兵马俑?1974年西安兵马俑裂开后,真相水落石出,搜狐2023-11-17;2、秦始皇为什么要建兵马俑-揭秘秦始皇造兵马俑背后隐情,知乎华人世界2021;3、秦王朝的建立:中国农业第一次进入整体发展期,知乎读书笔记;4、秦始皇修长城的故事,天涯知识库古代文学 > 史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相关阅读】

侯立虹:李斯千秋功过之评说——电视剧《秦始皇》感悟

侯立虹:赵高遗臭万年是历史必然——电视剧《秦始皇》感悟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