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市民在上海杨浦滨江绿之丘游览。
  王 初摄(影像中国)

  北京市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
  新华社记者 熊 琳摄

  福建福州市鼓楼区福山郊野公园的彩虹步道。
  谢贵明摄(影像中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希望他们“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强调“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各地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深期许,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把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和城市工作各方面——

  上海杨浦滨江,曾经的“工业锈带”,如今草如茵、树如盖,居民生活舒适便捷,蝶变为“生活秀带”,“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陕西西安灞河之畔,长安书院飞檐灵动,作为西安图书馆新主馆,位置更佳、面积更大、馆藏更丰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山东胶州,近300处智能公交候车亭,导乘图三维呈现,来车信息实时预报,数字赋能令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城,欣欣向荣;人,安居乐业。一座座城市的成长,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城市的建设图景正在中华大地壮丽描摹。

  规划——

  “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新区设立之初,面对外界对平地起新城的急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一个步行生活圈的连点成线、织线成面,诠释“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容西片区贤溪社区,74岁的居民李文芝和老伴儿乘坐一站公交,几分钟便到了容西第一养老驿站,这里不仅可以休闲娱乐,还能寻医问诊。“自从搬进新家,出门到哪儿都方便。”作为首批回迁群众,便捷生活让她很是满意。

  步行生活圈,从蓝图到实景。在雄安新区,5分钟可达幼儿园、居委会、老人活动中心,10分钟可达小学、社区卫生站,15分钟可达中学、社区服务中心……多层次规划设计的生活圈,让当地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在拔节生长的雄安新区落笔成篇。

  30多年前,时任福建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勾画了跨世纪福州现代化建设蓝图。

  2021年,在福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现在的建设都符合这个方向,跟我们当时设想是一致的,而且发展得比我们设想还要好。”

  一条蜿蜒在山水之间的绿道,映射“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的担当作为。

  走出彩虹儿童乐园,通过一座无障碍步道栈桥,可一路前往金鸡山公园。这是连通福州金鸡山和金牛山城市慢行步道中的一小段。

  在福州,像这样串山连水的绿道被称为“福道”,累计建设超过1370公里。福州依托城市内山水资源,串联生态空间与公共空间,打造山体生态景观步道、街区林荫绿道等,供市民休闲健身、亲近自然。

  “福道的规划设计理念一直在提升。”福州市风景园林设计院城市生态修复中心主任陈志良介绍,例如金牛山公园步道注重自然风貌的保护与便民设计,镂空的栈道桥面有利于下方草木生长,现在新建设的福道在兼顾生态与便民的同时,通过设置展板等方式,加大了对福州人文历史等的宣传。

  “建设绿道应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各地稳步推进建设连通区域、城市、社区的绿道体系。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建成各类城市绿道约10万公里,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也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建设——

  “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

  针对如何搞好城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

  一段地下管廊的数智化,体现“为民、便民、安民”的建设思路。

  在四川天府新区雅州路片区地下,有一条长约3公里的综合地下管廊。管廊内平均每公里安装了500多个监测设备,一旦发现有气体、温度等环境参数超标,控制系统就会立即报警,并精准锁定事故位置。

  分控中心里,天府新区综合管廊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黄代勇刚刚处理完一起突发自来水管排泄阀门漏水事件。

  “从警报声响,到自来水公司抢修结束,只花了两个多小时。”黄代勇说。

  地下管廊不是孤例,各类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正在各地加快布局。能精准锁定高空抛物的智能摄像头、配有多种5G医疗场景应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运动轨迹的智能步道……各地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接入养老、医疗、健身、配送等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一座老旧厂房的新生记,照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行动成效。

  辽宁沈阳铁西区红梅文创园,前身是始建于1939年的沈阳红梅味精厂,老厂区面积约6万平方米。

  2018年,铁西区引入企业整体运营,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和潮流消费聚集区。“一边对老厂房修复加固,一边通过下挖、复建等方式拓展建筑空间。”铁西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王晖介绍,“尽可能保留原旧构件,老厂房的红砖被拆下来附上编号,再一块块垒起来,保留文化记忆。”

  如今,曾经的发酵厂房变成了艺术展示中心,原料库变成了小型演出场所……铁西区划定70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保护区,通过植入文化新业态,让老厂房、老车间承办各类文化活动。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延续城市文脉”的理念不断落地见效,城市走过历史长河依然熠熠生辉,人民群众仍然记得住时光、望得见乡愁。

  治理——

  “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

  老百姓每天的吃用住行,一刻都离不开城市管理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

  一条市民服务热线,凸显“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理念落地生根。

  “您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在家洗澡,洗一半停水了。”……电话一头是北京市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接线员陈宇,另一头是北京市民范女士。陈宇在接诉即办系统中录入姓名、地点、诉求等信息,通话结束,系统生成一张表格——接诉即办工单,并发送至范女士所在街道的诉求处置中心。街道社区联合有关单位加紧排查、施工,故障排除、供水恢复稳定。

  热线暖人心,群众的急难愁盼有处说、有人管。5年多来,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收1.47亿个民生诉求,并第一时间派送给相关部门单位。

  为了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各地进一步探索如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广泛征集群众对城市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条建议的处理过程,彰显“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的治理模式创新。

  “能不能在街道、绿地空余地、商业街、地铁车站等公共空间多安置供歇息的座椅?”2020年底的一次座谈会上,上海市政府参事江海洋提出。

  随后,上海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发放7万份调查问卷,分析研判、改进落实。到今年9月,上海累计新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1.5万余处、改造提升座椅6272处、认捐认养座椅1905处、社会共享座椅2270处,共优化提升公共空间休憩座椅2.5万余处。

  一条人民建议给群众多了歇歇脚的方便、让行人有了“慢下来”的松弛。近年来,上海不断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群众可以通过人民建议征集点、门户网站、“随申办”等线下线上平台提交建议。

  各地坚持以人为本,鼓励群众参与城市治理,让政策、服务的制定更贴合群众需求,让人民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正在神州大地扎下深根、长出繁枝,印刻进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浸润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邵玉姿、施钰、郝迎灿、游仪、潘俊强、巨云鹏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