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吕梁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电影局局长   张效堂: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二十三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吕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忠,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晋萍和副市长庞明明。

  首先,请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作介绍。

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广勇:

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大家分享吕梁的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吕梁市委、市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吕梁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说山西好风光,右手一指是吕梁。吕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片传承红色基因、蕴藏独特魅力、饱含无限生机的发展热土。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调研山西,第一站就来到吕梁,勉励我们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近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深化全方位转型,美丽幸福吕梁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具体讲,表现在“五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从“一煤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让“老树发新枝”,通过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做优煤、酒、铝“一黑二白”传统产业。全市建成智能化煤矿30座,全省最多;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化焦炉时代;白酒产量达到40万吨,全国占比较2021年翻了两番;铝材精深加工能力,占到全省的近一半。二是让“小树成大树”,通过延链补链,壮大大数据、大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两大三新”新兴产业,打造了一批叫得响、有影响的产品。比如,我们的硝基复合肥,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80%、全球的60%左右;医药中间体产品,占到全国的70%、全球的30%。再比如,7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新材料,攻克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三是让“种子快发芽”,就是抢抓先机、抢滩布局,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这两年,我们前瞻布局的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气—站—运—车—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第二个转变,是从“整体贫困”向“全面振兴”转变。我们致力于增加群众收入,持续擦亮以“吕梁山护工”为主的特色劳务品牌,脱贫劳力外出就业24.7万人,脱贫人口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我们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了生猪、肉牛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生猪饲养量全省第二,食用菌生产规模、小杂粮种植面积全省第一,中阳木耳、临县青塘粽子等“土特产”正成长为“大产业”。我们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累计投入近30亿元,铺开44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打造了100个旅游重点村。离石王营庄、离石彩家庄、方山张家塔、中阳弓阳、孝义临水等一批有文化、有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村,逐渐火起来,成为“打卡地”。

  第三个转变,是从“山区小城”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我们以“工匠”精神提升城市品质,接续推进主城提质、新区扩容,长输供热管网、体育中心等民生项目先后投运,“九大中心”等地标项目加快建设,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近一倍。我们以“绣花”功夫扮靓城市颜值,先后铺开25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成102个口袋公园,市区环境更宜居、景色更靓丽。我们以“系统”思维畅通城市血脉,一手抓“内循环”完善,全面启动新安大道、主城到新区等快速路建设;一手抓“大动脉”连通,离隰高速、国道209改线项目建成通车,汾石高速年底通车。吕梁至北京的动车组列车开通运行,太绥高铁积极推进,吕梁机场通达全国23座城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形成,“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更加高效。

  第四个转变,是从“生态脆弱”向“山青水绿”转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山绿了。近两年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达到24.1%,超全省3个百分点。二是天蓝了。市区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在汾渭平原11个市中,连续三年PM2.5平均浓度最低、重污染天数最少。三是水清了。全市9条河流1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改善幅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

  第五个转变,是从“民之所盼”向“民之所赞”转变。每年八成以上可用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比如,为了让孩子“上好学”,引进黄冈、衡水等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建成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中、高考成绩跃居全省前列。为了让群众“看好病”,建成投运全省设施最全、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医疗卫生园区;改扩建市中医院,新建市第三人民医院,明年可全部投用;在全省率先实行公立医院免收挂号费,并实现“一次挂号管三天”。为了让群众“享红利”,我们逐年提高低保、养老等保障标准,建成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市区和8个县(市)实现全民免费乘坐公交。近期,又率先出台10条生育支持硬举措,从结婚奖励到生育补贴,从教育支持到住房保障,“真金白银”为群众幸福生活“赋能加码”。

  当前的吕梁,正处在动能蓄积、大有可为的关键期,到处充满着奋进的豪情、洋溢着勃发的生机。我们诚邀各界朋友,多到吕梁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汾酒故乡的魅力、见证英雄吕梁的巨变。我就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电影局局长   张效堂:

  感谢张广勇市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中新社记者:

  吕梁市是山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请问,吕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广勇: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言,吕梁是山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优质主焦煤基地、焦化产业基地、氧化铝生产基地和清香型白酒基地。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总的思路是:打造“四都”“五基地”。“四都”,就是3000亿级的“煤都”,以及各1000亿级的“氢都”“酒都”“铝都”;“五基地”,就是现代煤化工基地、特钢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非常规天然气示范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力争到2030年,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

  我们的路径是,高端化发展、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集群化布局。具体讲:高端化发展,就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能级。今年1—10月,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9%、全省第一,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4%、位居全省前列。智能化改造,就是一体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上,我刚才也有点到,智慧矿山建设我们走在全省前列。此外,我们的孝义鹏飞是全国首家5G煤化工企业、孝义信发建成了国内首家氧化铝智慧工厂。数字产业化上,我们的大数据企业已达到207户,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绿色化转型,就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比如,我们布局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固废利用产业,就是要助力绿色低碳发展。集群化布局,就是“点、线、面”结合,做大做强产业。点上,推动企业入规纳统,打造行业龙头。线上,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链上企业60户,去年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670亿元、总量全省第二。面上,重点依托现有的8个工业类开发区,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约,打造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总的看,我们有基础有优势、也有底气有信心,在全省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继续走在前、作贡献。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吕梁市民间投资近两年一直保持增长势头。请问,吕梁市是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

吕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任忠:

  感谢您对吕梁民营经济的关注。吕梁民营经济很重要,是吕梁经济的重要支撑,民营企业家是吕梁发展的功臣。

  吕梁现有8.2万户民营企业。从贡献看,吕梁民营经济贡献了“56789”。即,提供了全市50%的GDP和固定资产投资、60%的税收、70%的科技成果转化、80%的就业、98%的企业数量。从体量看,吕梁民营企业领跑全省。其中,孝义鹏飞集团位列山西民营企业100强榜首,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跃升到92位,是山西省首家营收超千亿的民企。目前,全市共有15户企业入围山西民营企业100强。从趋势看,吕梁民间投资增速保持全省前列。2023年,全市民间投资324.32亿元,增长2.5%,增速全省第二。今年前三季度,完成242.5亿元,增长7.7%,增速全省第三。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就是“五个一”:一是开展了一项试点。作为全省改革试点,我们建立起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和专利的长效机制。去年以来,共推介项目186个,拟引入民间投资689亿元,其中32个已开工;推介专利技术186项。二是建立了一个机制。我们每季度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市委孙大军书记、市政府张广勇市长同时出席,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市级领导领题,常态化沟通对接,推动诉求落实。去年6月以来,共为99户企业解决重大诉求137个。三是出台了一套政策。今年10月,市委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6条改革措施,包括人才支撑、激励创新、金融支持、土地等要素保障,着力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做强做大。四是设立了一支基金。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转型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已达成意向投资20亿元。五是培育了一支队伍。我们开展了民营企业家培养工程,依托国内重点高校,每年举办专题研修班,累计1300余人次参训,有力提升了民营企业家能力;开展了民营企业工程系列职称评审,6000人取得中级职称,700人取得高级职称,成为吕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生力军。

  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借鉴各地好经验好做法,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创优环境,全方位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Plus记者:

  吕梁曾是山西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期间打造了吕梁山护工“金字招牌”。请问,在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继续发挥这一“金字招牌”作用的?还采取了哪些促增收举措?

吕梁市副市长 庞明明:

  谢谢您对吕梁老区群众幸福生活的关注。正如您所讲,脱贫攻坚期间,我们倾力打造的“吕梁山护工”特色劳务品牌,先后荣获“人社扶贫典型案例”“山西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等数10项表彰奖励,成为了吕梁的一张“金字招牌”。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们坚持把“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作为巩固衔接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已累计培训57期10.7万人,带动就业9.1万人,护工月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左右,金牌月嫂的工资更是高达17000元。2022年,“吕梁山护工”特色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今年,我们又探索出台了吕梁山护工职业化、产业化发展2个办法,着力推动护工向护师转变、家政服务企业从中介制向员工制转型,助力吕梁山护工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群众增收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作。我们在做好以“吕梁山护工”为主的劳务培训就业工作外,还重点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抓稳粮保供促增收。在全面落实国家、省惠农补贴基础上,市级对小麦、油料等重点作物每亩又给予补贴100元,补贴资金2380万元,覆盖农户1.5万余户。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全覆盖”,去年为25.14万户受灾农户理赔资金2.29亿元,有力护航了农民增收。二是抓特色产业促增收。持续做大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比如,去年有1.4万户农户通过种植食用菌,户均增收2万余元。三是抓利益联结促增收。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优选链主企业21户,辐射1.1万个合作社,带动近40万户农户就业创业和增收。四是抓光伏收益促增收。今年以来,光伏帮扶电站到村资金2.8亿元、惠及7.97万人。

  通过这些重点措施,近三年全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经济增速,脱贫群众收入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下一步,我们将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让老区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谢谢!

山西新闻网记者:

  请问吕梁市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吕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任忠:

  感谢您对吕梁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生态安全屏障这一定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我们全覆盖治山,持续推进“三个100万亩”生态工程,相继实施了国家国土绿化试点、吕梁山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大生态项目,近三年,完成林草建设任务12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60万亩。去年,我们又成功申报吕梁山山水工程,争取中央和省资金24亿元,这是吕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争取资金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生态治理项目。我们全流域治水,“一河一策、一断面一方案”推进重点河流治理,统筹“治污、调水、清淤、增湿、绿岸”一体实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几年,对生态环境品质要求极高的黑鹳、天鹅,频繁现身吕梁各大河流。我们全领域治气,坚决向结构性污染开刀,全面淘汰落后焦化产能613万吨,完成14户焦化、26户水泥熟料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空气质量排名曾在全省长期靠后的汾阳、交城,去年开始历史性退出全省后10位。我们全方位治城,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9个,改造污水收集管网1230公里,治理黑臭水体84条。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成投运3座生活垃圾发电、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城乡环境颜值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保持定力,继续加力,按照“1234”工作思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是树牢“一个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2”是做好“两项工程”,加快推进以吕梁山山水工程为代表的生态绿化工程、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为代表的综合治理工程。“3”是打好“三个战役”,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固废综合利用攻坚战。“4”是推动“四个调整”,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空间结构的调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谢谢!

新华网记者:

  我们关注到,吕梁市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迅猛,提出打造氢都吕梁、建设北方氢能产业基地的目标。请问,在具体工作中,是如何发展壮大氢能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广勇:

  谢谢您的提问。众所周知,氢能作为一种零碳能源,是国际公认最清洁的能源,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吕梁发展氢能产业,资源足、门类全、成本低、运用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焦炉煤气制氢,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灰氢”。全市现有将近4000万吨焦炭产能,足以支撑每年50万吨氢气生产,而且制氢成本每公斤仅8—10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第二是天然气制氢,就是“蓝氢”。吕梁的非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大约2万亿立方,居全省第一。目前,已建成兴县天然气提氦制氢项目,可年产氢气5.6万吨。第三是电解水制氢,就是“绿氢”。孝义鹏飞集团利用干熄焦余热发电,已建成年产1000吨高纯氢的电解水制氢项目。第四是煤气化制氢,正在积极推进签约项目落地。可以说,氢能的四条制取路径,吕梁都具备。此外,我们还拥有6万多辆物流重卡,具有丰富的运用场景优势。

  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抢抓先机、抢滩布局、抢占高地,提出“一体两翼、三港四链”的氢能发展思路:一体,就是打造千亿级氢都吕梁,建设北方氢能产业基地;两翼,就是依托孝义鹏飞、山西美锦两大龙头企业,市场化示范带动氢能产业集群发展;三港,就是建设氢能供应之港、技术研发之港、装备制造之港;四链,就是发展四大制氢链条,着力打造从制氢到加氢、再到研发储运,最后落地整车生产、实现应用场景的“气—站—运—车—用”全产业链。为此,我们成立三位副市长领衔的工作专班,设立每年1亿元的专项资金,推动氢能产业强势崛起。目前,已取得三方面成效:一是制氢能力全省最强。已形成13万吨制氢产能,全省第一。二是加氢站数量全省最多。已建成11座,占到全省一半。三是纯商业化重卡运营场景全国唯一。已建成年产1000辆的氢能商用车组装生产线,投入运营氢燃料汽车600余辆,开通了远跨700公里的吕梁到天津氢能重卡零碳运输线路。

  可以说,吕梁氢能产业发展其势已成、其道大光。下一步,我们将加速建设千亿级的氢都吕梁,力争到2030年,全市制氢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氢能汽车保有量突破3万辆,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谢谢!

央广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吕梁市近期出台了强化“12345”热线平台功能的相关规定,反响较好。请问,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哪些举措,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吕梁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晋萍:

  感谢记者的提问。营商环境既是“名词”,更是“动词”。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创新性推进法治、政务、信用、人文、要素保障“五个环境”建设。

  第一,高位加力推动,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我们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出台营商环境创新提升50条、促进民营经济16条等政策文件,光在支持科创和制造业发展方面就减免税费21.69亿元。刚才提到的“12345”热线方面,我们出台了《关于强化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功能的若干规定》,整合各类热线104条、确定承办部门1549个,解决了一大批企业群众的合理诉求。

  第二,改革加码拉动,改出一系列暖心措施。主要表现在四个“更”字上:一是服务更实。我们建立了全省首个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体系,商标有效注册量、专利侵权纠纷案办结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以“小切口、有特色”立法、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做法,受到中央依法治国办通报表扬。二是效率更高。我们完善“吕梁政企通”功能,创新推出“免申即享”服务,已上线申报事项681项,兑现各类惠企奖补资金3.3亿元。上线运行“高效办成一件事”20项,办事环节、时限、材料均压减50%以上。年底前再上线10个,真正让经营主体有感有得。三是保障更强。我们深入纠治审批服务中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整改率97%。为2028户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57.94亿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累计归集共享各类信用信息数据1.2亿条,综合信用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四是环境更优。我们连续五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连续八年举办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推动文水—莫斯科首趟中欧班列顺利开行。开展专项引才行动11个,引进紧缺优秀人才1600余名、博士19名,让人才和城市“双向奔赴”。

  第三,创新加速带动,创出一大批典型示范。集中体现在一批“首”字、“一”字创新成果上:在全省率先出台“公共数据运营管理10条”,是首家开展数据产品交易的市。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的“三医联动平台”,一举创造了4项全国第一、1项全省第一;“医疗数据要素在保险风控中的应用”项目,入选数字中国建设首批50大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吕梁政企通”平台、“税银电”联动等成为全省创新示范案例。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做优做细企业服务,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创造更好营商环境,让大家在吕梁投资放心、创业开心、生活舒心。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电影局局长   张效堂:

  非常感谢吕梁市四位负责同志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