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越来越多:太原宝藏地 教育资源优

  下午大课间时间,山西省实验小学中车分校四年级学生班语芯和李雨施轻松跑完了1200米,她们说:“一年级就开始长跑,刚开始跑跑停停,现在能一直跑,很享受这个过程。”作为山西省实验小学集团化办学的一所学校,2019年,中车分校开始高起点办学,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以“爱运动、会阅读、善思考”为育人目标,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多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并以集团化办学为突破口,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构建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集团化办学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约70亿元,新建学校(校区)64所,新增优质学位116148个,覆盖46万余户家庭,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2014年,杏花岭区组织专项调研组深入调研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并赴全国多地考察,广泛汲取发达省市经验,努力寻找适合杏花岭区教育事业的改革新路,并在全市首开以县级区域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先河,先后成立山西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和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开始实施“大学区制”改革和“名校+X”战略,使全区“择校热”“大班额”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2014年秋季,小店区八一小学接收平阳景苑小区配建学校,成立八一小学平阳校区,正式开启了小店区集团化办学的改革进程。

  2017年,太原十二中新增富力华庭校区和北大街校区,成立太原十二中教育集团。

  此后,以杏花岭区、小店区为代表的大学区制、“名校+新校”“名校+普校”等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使一批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整体提升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幼儿园也通过“老园+新园、强园+弱园、县城+乡村”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一园好”变成“园园好”。2016年,万柏林区率先以兴华礼仪幼儿园为龙头,推广“3+X+Y”集团化管理模式,在我省打响了公办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示范的品牌。

  集团化办学改革在探索中前行,优质资源不断拓展,更多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发展多元办学模式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重大的时代课题。

  2018年,我市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到2018年底,实现了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全覆盖,10县(市、区)通过推进“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以及省市优质名校委托管理县区新校、弱校、农校等改革路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小店区先后组建了八一小学教育集团、九一小学教育集团、恒大小学教育集团、小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整合了小店区域内教育资源,极大缓解了就学压力。

  迎泽区以优质中小学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构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兼顾特色”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三十七中、青年路小学、双西小学等优质资源,以优带新,以强带弱,呈现出集团化办学的迎泽新样态。

  杏花岭区的“大学区制”改革从“名校+弱校”的1.0模式、“名校+新校”“名校+普校”的2.0模式、“跨区名校托管”的3.0模式,发展到建立集团分校成熟独立和跨层级委托管理办学机制的4.0模式,实现了名校孵化,优质共生,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娄烦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偏远,因教育质量持续下滑导致生源外流。2020年,在市教育局的协调下,将清徐县徐沟中学的管理团队引入娄烦中学,将太原市实验小学的管理团队引入娄烦县君宇实验学校,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学校校园氛围、教学质量、社会声誉明显提升。

  自此,我市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丰富起来,形成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普校”和“跨区域集群”“跨学段集群”“跨体制集群”多元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推进,集团治理结构不合理、集团总校压力过大、成员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缺乏经费支持以及集团内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日益显现。

  为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我市全面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各县(市、区)推动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向全域化、制度化、深层次发展,努力突破行政层级、行政区域、学段限制,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

  晋源区相继引进太原市成成中学、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等市属优质学校以及省实验小学、青年路小学等其他县区优质学校,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逐年增加,有效带动全区教育快速发展。

  小店区与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合作,分别成立山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师院附中龙城校区,充分发挥高校引领作用,实现品牌共享、管理共通、师资共育等方面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内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太原市集团化办学日益走向规范,并在以往“3+”“三集群”办学模式基础上,创新发展出“高校+本地校”模式。

  同心同力同向,共享共研共赢,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区域教育走向优质均衡发展,“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我市实现全域优质教育的蓝图正在徐徐铺开。